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春晚演化史:源自62年“笑的晚会”--国家史册
2008春晚小品《奥运火炬手》
浓郁的红色一直是春晚的主调之一,今年亦不例外。
显然,央视春晚其内在的困境和悖论难以克服,“开门办”救不了央视春晚,“旭日阳刚”也救不了央视春晚。这与中国国企改革的道理是同样的。央视春晚在一片质疑声中的颓败过程,恰恰是中国这个时代要取得伟大进步的注脚。
央视春晚播出后,再次抖落一地鸡毛。一如近几年,引发巨大争议,但无论是网络还是平面媒体,赞的少,弹的多。
第二天,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便公布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94%的家庭收看,近82%的受访者认为办得好。但很快引发质疑,认为央视自己的数据岂能算数;央视刚说兔年春晚拒绝植入广告,有眼尖的网友就列出了8项“软广告”;这边有人赞央视让草根“旭日阳刚”登上舞台,那边就有人质疑,这不过是被刻意拉近宫廷的“灰姑娘”……
原本只是想在除夕夜博民众一乐的春晚,却越来越不堪重负,一年比一年的吃力不讨好,变成了争相讽刺嘲弄的对象。以致有网友戏称,春晚最大的娱乐功能,其实是在晚会播出之后。
春晚演化史
这一占据除夕夜,绝大部分中国人年夜饭之黄金时段的晚会,经逐年演化,无论是内容、架构还是表现形式,操作程序,已基本固定。每年春晚大概是十一国庆晚会后启动,到元宵节评选完“我最喜欢的春晚节目”止,历时四五个月,其间要经6次审阅,多次彩排。审阅的层级共四级,包括央视文艺中心、央视、广电总局和中宣部。
从媒体报道和有关资料看,央视春晚最初源自1962年春节前后的一台“笑的晚会”。当时举国困难,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谢添,在人民文化宫组织了准商业性的演出,向市民售票,笑星侯宝林、马季等均有参加。当时并无领导,只为博民众一笑。
1978年,央视复播后,就开始年年制作春晚,但由于电视机普及有限,一直是录播,内容也大多是政治化的内容,与春节需要的娱乐氛围不协调,影响力有限。
1983年,在导演黄一鹤手中,央视开春晚直播的先河。晚会抛弃报幕制,首设主持人,邀请马季担纲。晚会播出了仍在接受批判中的李谷一演唱的《乡恋》,也播出了王景愚的哑剧《吃鸡》。接着,第二年马季的《宇宙牌香烟》等节目又大获成功。直到1985年,这时期是春晚获得全国性影响力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以娱乐为主,节目较少受到多级审查,往往导演就能确定。歌曲、相声等也没有什么主题的限制,就是以“有意思”、“联欢”为主。当时央视也没有形成独家供应的局面,北京台等一些地方台也开始尝试制作这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