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中国最后“人民公社”生死记--中国年鉴网
祠堂门口,每天的出工通知和工分表 (南方周末记者陈新焱/图)
三十多年不断囤地、富甲一方的中山崖口村最终遭到了求卖地暴富的村民的反叛,靠地租补贴的这个中国最后的“人民公社”正在失去制度保障。
崖口村保留下来的人民公社体制,实际上承担的保障功能要远大于生产功能。入社的社员基本都是村里出不去的相对弱势的人群。他们的种田收入远高于内地农民。
随着越来越多的集体土地被出售、财富平分到个人后,“人民公社”正在失去它的制度保障——集体土地的地租。
2011年初,担任了37年村支书、经历了十五任乡党委书记的陆汉满终于“下岗”了。
72岁的他是“被迫”下岗的。卸任前,陆在写给上级的信中总结自己在任期间干成的三件大事,头一件即是:搞了37年共同体的乌托邦。另两件是围垦和建庙。
这个他几乎领导了一辈子的、位于伶仃洋畔的珠三角村庄——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被称为中国最后的“人民公社”。在崖口,至今依然有一部分村民在实行“集体劳动,按劳分配”的“人民公社制”。
而三十多年来,当珠三角其他村庄几乎都走上了在土地种工厂的道路后,处于黄金位置的崖口,却反其道而行:陆汉满不断围垦,把崖口村的面积扩大了6倍。到2000年左右,崖口土地已有4万多亩,光农业用地就达到了3500多亩,成为珠三角屈指可数的大村。仅地租收入,每年就超过1000万。围垦的土地陆续到期,租金收入也越来越高。
37年来,陆汉满为这个三千多人的崖口村积累的财富多达五六十个亿。
然而,在财富的分配上,笃信“只做雪中送炭,不做锦上添花”的陆把从围垦土地上获得的租金补贴给了参与“人民公社”制的村民。而这些仍然自称“社员”的村民基本上可以说是村庄的弱势人群——出不去的人。
社员们参加集体劳动,一个人一年的收入一般有一万四到一万六,勤劳一些的,甚至可以挣到两万多,远高于内地种地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