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历经千年的庐山白鹿洞书院【图】--中国年鉴
白鹿洞书院。
庐山东南,五老峰下,密林掩映千年书院白鹿洞。
若不是九星公路上一块醒目的标牌,许多人怕是不会注意到通往书院的那条岔路。车行1公里左右,便可见白墙灰瓦的院门,上书“白鹿洞书院”五个大字。四周参天古木庇护,山溪擦肩而过,这片6000平方米的建筑群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方知“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赞誉的确不虚。
追根溯源,白鹿洞初为唐代洛阳人李渤与其兄隐居读书处。李渤养一白鹿,出入相随,人称白鹿先生,加之周围四山环合,俯视似洞,遂得名白鹿洞。唐长庆年间,李渤任江州刺史,在白鹿洞创建台榭,遍植花木,引得四乡文人往返不绝。北宋初年,江州乡贤在这里办起书院,“白鹿洞书院”自此得名。
千百年来,白鹿洞书院历经风雨沧桑,但兴教讲学的香火却得以延续。尤其是南宋淳熙六年,一代鸿儒朱熹出任南康知军,自任白鹿洞主,筹置学田,编制课程,使白鹿洞书院达到鼎盛。现如今,白鹿洞书院依然保留大量朱子遗存,建有朱子祠。白鹿洞书院曾有洞主上百位,虽朱熹仅待了两年多时间,其地位却是其他洞主难以撼动。在这里,朱熹建立了严格的人伦秩序,即所谓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贯彻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义理,成为南宋以后700年书院办学的样板。书院仅有一间可容纳数十人的教室。究其原因,则是古代教学以分组讨论、个别传授、升堂讲学三种方式互补,不似集中上大课的现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