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百年红楼:共和之门从这里开启--国家史册
随着辛亥革命百年庆典的临近,历时半年多闭馆维修的武昌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近日重新开馆,免费试开放以来,每天都有上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
位于武昌蛇山南麓、首义广场北端的这一组百年建筑,就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据武汉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冯天瑜介绍,武昌首义成功之后,起义军领导人在这里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首次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行使职能的共和政权;随后,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也在这里诞生,将共和宪政纲领昭示天下。
据介绍,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1910年落成,主体建筑为红色二层楼,西欧古典风格。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经一夜激战,各路起义军人于翌日黎明陆续赶到湖北咨议局,将其“据为总司令处”,成为革命军的军政指挥中心,继而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
今天的红楼已于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被辟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宋庆龄亲笔题写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横幅立于铁栅门外东侧。
记者日前再次来到被尊为“民国之门”的红楼。武汉市着力打造的“首义文化广场”已经修葺一新,绿树掩映中的红楼依然醒目,远远就能看见主楼顶“鄂军都督府”几个大字。
主楼一楼的“都督府会议厅”布局典雅庄重。讲解员马暮霞告诉记者,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人和起义军方代表邀请咨议局议员等汇集于此,商议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原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都督。在这里,新生的革命政权发出了第一份文告《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向天下昭告革命主张,号召推翻清政府。1912年4月,孙中山访鄂期间还曾在此发表演讲。
会议厅两侧,鄂军都督府最初设置的几大部门也一一陈列,包括外交部、参谋部、民政部、军令部、军务部等。在“外交部”陈列室,马暮霞介绍说,1911年10月宋教仁抵达武昌后,协助湖北军政府办理外交,并起草了鄂军都督府最著名的文件——《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这份约法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一律平等”等主张。
冯天瑜说,《鄂州约法》虽于当年11月9日由湖北军政府公布,却未及施行,因为当时战火纷飞,湖北军政府无暇顾及宪政建设,但是,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是以此作为蓝本加以修订扩大,因此《鄂州约法》堪称民国宪政文本之首篇。(皮曙 初吴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