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清初传教士汤若望历狱案始末--国家史册
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士进入中国传教,带来了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天文学即是显著的例子。
入清后,传教士汤若望凭借渊博的知识和高洁的品格获得了顺治帝的钦佩与崇敬,也为耶稣会在中国传教事业的开展赢得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但是中西异质文化的差异,还是引起了部分士人的不满与反对。康熙初年,杨光先率先发难,掀起震动朝野的康熙历狱。
顺治驾崩,康熙即位为历狱案埋下伏笔
顺治元年(1644年),汤若望开始掌管钦天监印信,成为实际负责人,直至康熙五年(1666年)去世,前后20余年。
顺治帝时期,汤若望与清王室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汤若望曾经治好了孝庄皇太后的亲侄女、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病,太后认他作义父,顺治帝更是尊称他为“玛法”“玛法”在满语中是长者、爷爷的意思。
顺治帝亲政后,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称号,这一赐封在欧洲被翻译为“传授天堂秘密的人(TeacheroftheSecretsofHeaven)”。
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对朝政得失多有建言。顺治帝临终议立嗣皇,曾征求汤若望意见。汤若望认为诸位皇子中只有皇三子玄烨出过天花,是最合适的继承人,这就是此后的康熙帝。
除了获得皇室的优容外,汤若望在士人群体中也颇有声望。他在朝中交游很广,遇名公巨卿、部卿大宪吉庆之事,纷纷赠言相贺,地位超然,可见一斑。
与汤若望结交往来的士人一部分为前朝遗民,他们在降清之后出仕新朝,成为“贰臣”,如金之俊、魏裔介等。这些人明朝时大多是进士出身,或为同年或为同僚,彼此之间又往往缔结姻亲,由此生发出去,内联外结,形成一张几乎网罗清初汉族士人精英的庞大交际网络。
当然,跟所有的事物一样,有支持者必有反对者。朝中同样不乏抵制天主教的反教士人,其中以信奉喇嘛教的满蒙官员以及坚决维护儒家圣学道统地位的汉族官员最为突出,但是他们的反对在顺治帝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
正当耶稣会士在这样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为进一步推进在华传教事业而不懈努力的时候,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被传教士寄予厚望的顺治帝驾崩。康熙帝幼年登基,四位满族辅政大臣开始把持朝政。这对耶稣会士及天主教传教事业而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骤雨悄然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