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百年“惜字炉”见证客家人惜文风俗--中国年鉴网

  

  在广东河源市和平县粮溪坪地,有座犹如小塔尖般的青砖建筑,周身用清代的大块火烧青砖砌成,它就是见证客家人敬惜文字风俗的“惜字炉”。记者近日慕名来到粮溪坪地,参观了这坐藏于深山的惜字炉。

  惜字炉是当地乡民用于火化废书纸的小塔,三层仿楼阁式清代建筑。尽管岁月流逝,风侵雨蚀,惜字炉略显苍老,但凝重、浑厚的气势依然可见。记者看到,惜字炉第一层青石上镶有笔力遒劲的“惜字炉”三字,旁有对联“字化烟云腾异彩,炉留翰墨自留香”。炉顶盖青瓦,顶端有一个惟妙惟肖的葫芦,寓“福禄”之意。

  据和平县县志记载,坪地惜字塔是文塔的一种,建这种塔的缘由,一说是古人爱惜字纸,教人敬惜纸墨。一说是怀才不遇或官场失意之人,将自己用心血写成的诗文投入塔内焚烧,希望由此摆脱滞运。

  据坪地村的老人讲述,坪地村历代都出文人雅士,舞文弄墨者甚多,常将不满意的手稿焚于塔内,从不乱扔乱丢,养成了惜字风俗。惜字炉是当地客家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良好例证。“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要炸毁“惜字亭”,当地民众自发保护,才使这座珍贵的文化景观较完整地保存到现在。

  老人回忆说,20多年前,还见到村人拿着字纸到惜字炉毕恭毕敬地焚烧。坪地村曾有这样的乡间约定,有文字的纸张不得用于裱糊、包裹,更不能践踏,果真成为废品,必须送到惜字炉焚化,并将灰烬专程投入到清净的粮溪河。

  和平县博物馆馆长陈子昂说,坪地惜字炉是客家人敬惜文字风俗的历史见证,对后世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据悉,惜字炉目前在和平县有两处,一处在粮溪坪地,一处在下车五眼桥。陈子昂说,下车五眼桥旁边的惜字炉建筑年代,与坪地惜字炉年代相近,不为人熟知,很多人不知道是一座惜字炉,如今连炉口也被封上。

  据史料记载,“惜字炉”又名“惜字塔”、“圣迹亭”等,是昔日文人墨客烧毁文字纸张的地方,凡是有文字的废纸必须集中于惜字炉焚毁,以示对知识的敬重。焚烧字纸的风俗早在宋、元之际已逐渐流行,到明清时达到极致,将“惜字”之风与功过相结合,使之道德化。池莲师太在《自知录》中甚至写道:“拾路边字纸火化,百字为一善;遗弃字纸不顾,十字为一过!”(颜新阳 徐小瑜)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