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巴金与胡愈之的友谊:通信8年之后才见面--国家年鉴
巴金先生(资料图)
胡愈之先生(资料图)
在巴金先生走过的101年人生历程中,与许多文化巨人结下真挚的友谊,他们像相互辉映的星座,由于这种互相辉映的光芒,使得他们各自的人生更加绚丽璀璨。巴金与胡愈之的友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1918年仲秋的一个黄昏,在四川成都青年英文补习学校里,一个14岁的少年,在校园的一棵老槐树下,正捧读一份《新青年》杂志,他读得那么入神,那样津津有味。他读的是一篇介绍世界语的文章。这篇文章使他眼前一亮,他被世界语创立者“希望博士”的美好理想所深深吸引,读着读着,他眼前出现了一把开启世界大门的金钥匙……
这位少年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的良心”的文学巨匠巴金。此后不久,他就开始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现在的四川大学)开设的世界语班学习世界语。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接触这种人造语言,世界语为他寂寞孤独的生活洒下了欢乐的阳光。1920年冬天,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的巴金,怀着求知的热忱,给上海《东方杂志》主编、上海世界语学会负责人胡愈之写了一封信,请教世界语的问题。当时他还不知道,胡愈之比他大8岁,是一个有着满腔热血的青年。不久胡愈之给这位远在西南的少年回了一信。除了回答巴金所提出的问题外,还热情鼓励巴金刻苦学习世界语,为社会的进步做贡献……胡愈之的来信,像一把火,点燃了少年巴金心底蕴藏的学习世界语,了解世界的火种。在胡愈之的鼓励下,他一边学习,一边奋笔疾书,为世界语的传播摇旗呐喊。第二年(1921年5月15日),他在成都《半月》杂志第20号上发表了《世界语之特点》。胡愈之的上海来信,是他们终生友谊的开始;是世界语这个纽带把这两位文化巨人连在了一起。
巴金和胡愈之的第一次会面,却是在他们第一次通信后的8年。1927年1月,巴金离开上海前往法国留学。大革命失败后的1928年春天,国内一片白色恐怖。因从事进步活动而遭国民党反动派追捕的胡愈之被迫流亡欧洲。这年初秋,胡愈之也来到了巴黎。距第一次通信整整8年之后,巴金和胡愈之终于在巴黎第一次见面了。胡愈之紧紧握着巴金的手说:“在法国见到你,我很高兴。我早已拜读了你的文章。”巴金也为终于见到他从少年时就敬慕的胡愈之而激动万分。在巴黎拉丁区胡愈之的住所,两人多次倾心交谈,从国内国际问题到世界语,从文学历史到政治理论,从理想抱负到爱国忧民,这些思想交流撞击出的火花,点燃了两个青年人心中的火焰,彼此都感到受益匪浅。这是巴金与胡愈之的第一次握手。巴黎的会面和交谈可以说影响了巴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