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揭秘:二战中斯大林曾打算流亡印度--国家史册
1942年的那个令人焦心的夏天,德军向伏尔加和北高加索不断推进,其精锐部队则依然呆在通往苏联首都的要冲部位。空荡荡的莫斯科市内是一种令人产生错觉、不祥的寂静。天气异常温暖,阳光灿烂,所以,莫斯科的林荫道铺满了厚厚的绿色。
外交人民委员部依然留在古比雪夫,但有一小批人,其中也包括我,于去年11月被调到莫斯科来,落户在位于铁匠桥属于外交部的一幢又老又旧的小楼里,其中有几个房间作了宿舍。我只是在那儿过夜,工作时间全部都呆在克里姆林宫。大约在早晨五点,斯大林一般这时回家,我们,莫洛托夫秘书处的人,才得以结束自己的几乎是一昼夜的工作日。
在寂静的清晨,披着色彩斑斓伪装色的克里姆林宫墙在斜阳的光束下被染成了金色。我穿过空无一人的红场和猎人市场走向铁匠桥,似乎很难相信,现在,在我们的土地上正在打仗。但这个意识一直存在。因为,全部的时间都被那些与战争有关的问题填满了。特别是在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第一次访问莫斯科的这几天里。
伦敦和华盛顿拒绝前不久有关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而不是如罗斯福与莫洛托夫五月份他们在美国首都会见时所说的,从俄国前线吸引至少40个德军师,这引起了斯大林的激烈反应。
现在,在与丘吉尔的第二次争吵之后,斯大林外表上显得很平静。他邀请英国首相到自己的家中之后,不断地开着玩笑,扮演着好客主人的角色,他想让人相信,胜利最终将属于对抗纳粹的人民。
不列颠首相可是说是满头雾水。为什么会见的最初几天如此刻薄,甚至粗鲁的苏联领袖突然成了殷勤的化身?最终,丘吉尔找到了十分有趣的解释。
“我想,这关键在于,”我们可以在他的日记中读到,“他(斯大林)的委员会或者委员们没有像他一样接受了我带来的消息。可能,他们的权力比我们推测的更多些,而知识更少些。所以,他似乎想庆祝一下,也趁便放松一下。”
这段话显示,伦敦对于苏联领导层实际情况的概念是如何的模糊。斯大林根本就是权力无边的主子、不容置疑的权威。
当然,斯大林不会不明白,西方盟国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站场——之后,我国的局面有多么困难。但是,他也认识到无论如何保存反希特勒联盟有其必要性。对西方盟国的立场进行激烈批评之后,他明白了,他无法改变其决策。为了避免全面破裂,斯大林决定做出一个和解的姿态,邀请外国贵宾到自己克里姆林宫的家中,此前他从未这样做过。
这一年间,红军且战且退,经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武器装备损失,但最终还是减缓了敌人的推进。同时,在乌拉尔以东地区,几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企业、以及从西部地区连同工人一起搬迁去的工厂,正在制造新式的、比德国更好的武器。许多地方由全体男性人口组成的补充兵力,正在组建新的师团。大后方正在训练新兵,培养指挥人员。
但是,谁也没有把握,在这些新鲜力量成军之前,在苏军做好准备进行大规模反攻之前,战线会不会崩溃?
罗斯福关于从苏联前线吸引40个德军师的决策,原本可以使局面得到缓和。西方盟国承诺1942年在北非登陆而不是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对苏联的局面几乎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一点斯大林预见到了,并且他把这一点告诉了丘吉尔。
与此同时,斯大林也明白,丘吉尔在谈到英美军队准备不足,以及数量不足时,如果没有过分渲染的话,那么诺曼底行动真的有可能成为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