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华侨庄希泉为辛亥革命下南洋筹款--中国年鉴
在伟大的辛亥革命中,祖籍福建省安溪县的爱国侨领庄希泉,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洪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为革命募集大量的资金,从各方面支持辛亥革命,为革命的成功作出了贡献。不久前,中国侨联第四届主席庄炎林和夫人雷应申回到祖籍安溪县,笔者拜访了他,了解到他父亲庄希泉(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的许多动人事迹和传奇故事。
(一)
爱国侨领庄希泉,他的祖父庄登山在清代从安溪县迁居厦门,他在1888年出生于厦门。清宣统年间,他的父亲庄有理在上海创办“庄春成商号”,派他任经理。他在上海的泉漳会馆办的泉漳中学任董事长,结识了许多进步人士,并与革命党人沈缦云成为忘年之交。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上海在11月初光复。庄希泉非常高兴,立即果断地剪掉作为清朝子民标志的辫子,以表示与清朝决裂。
上海军政府成立伊始,面临最大的困难是财政资金紧缺,连政府日常必要的开支都难以维持。为了解决军政府没有粮饷的问题,上海军政府派财政总长沈缦云到南洋向华侨募饷,沈缦云即请庄希泉同行。后因沈缦云事务缠身,不能前往南洋,军政府即改委派由庄希泉任代理队长,与孔天相、颜伯成等赴南洋募饷。
当时只有23岁的庄希泉,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放下“庄春成商号”的生意,于1911年11月中旬首次下到南洋,为新生的民国政府募饷。他到达新加坡后,随即开展向华侨筹款的工作。但开始进展缓慢,收获不大。后来他找到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厦门同乡陈嘉庚。陈嘉庚是中国同盟会成员,曾为孙中山和光复后成立的福建军政府捐献数十万元。他在听了庄希泉的介绍后,就把新加坡商界的一些头面人物请到怡和轩来,让他们当面听庄希泉介绍。
在介绍会上,庄希泉慷慨激昂的演讲,打动了在座每一位华侨商人的心。陈嘉庚对庄希泉的言行十分赞赏,随即号召诸位侨商头面人物谋划援助。侨商们纷纷表示认捐。不几天,陈嘉庚担任会长所领导的福建保安会,即捐赠援助款叻银(新加坡银)12万元,广东救济会也捐赠援助款沪银10万元,两笔款及其他捐款均直接汇到沪军都督府财政部。
庄希泉在新加坡募饷成功后,又带募饷队一行,渡海来到马来亚半岛的吉隆坡,再转到槟榔屿。庄希泉在募饷中,随时抓紧机会不放,如获悉太平(即小霹雳)华侨大企业家黄务美来槟榔屿游历,即设法约见黄务美,与他谈国事。黄务美眼看庄希泉器宇轩昂,一心为公,当即欣然捐款1万元。
在庄希泉的领导下,募饷工作顺利开展,很快就完成了原定募捐计划,并超出一大截,把几百万元汇回上海。70年后,庄希泉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而撰写发表于《人民日报》的《辛亥革命中的南洋华侨》一文说:“由于同盟会在南洋有那样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当我们手持沪军都督府写给南洋各地华侨商会和其他华侨社团的介绍信前来求援的时候,得到了许多华侨极其热情的支持。我们很快筹得一笔款,寄给财力匮乏的上海革命政府,以应燃眉之急。”
庄希泉首次奉命下南洋筹款数百万元,为中华民国的成立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证。孙中山题词称赞沈缦云“功在民国”,其中也有庄希泉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