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保路运动:一百年前的铁路之争--中国年鉴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基本可以归纳为“要想富,先修路”,算是一项惠民政策。然而,由于执行政策的仓促和僵硬,以及早已凸显的地方和中央权力之争,终于激起四川保路风潮。刚愎的清政府则一次次地葬送着和平解决四川问题的机会,让7000万人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屈指可数的几个能臣相继在这里折戟,平乱部队入川犹如抱着干柴灭火……
最终,糜烂的四川给武昌提供了打响第一枪的机会。
近代“第一人”盛宣怀入“皇族内阁”
1911年5月8日,立宪派奔走呼号了几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所谓责任内阁新鲜出炉,邮传部尚书盛宣怀入阁,担任邮传部大臣。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5月9日,在盛宣怀的主持下,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结果烧得全国烽烟四起。
盛宣怀,字杏荪,号愚斋,1844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盛家世代官宦,但盛宣怀的科场之路却非常坎坷,自从22岁童子试之后就屡试不第。三次落第之后,盛宣怀放弃了科举之路,1870年,他当上了李鸿章的幕僚。跟着李鸿章,盛宣怀开始了自己的洋务生涯。
1872年,他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被李采纳,李委任盛办理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营业,盛宣怀担任会办,1885年升任该局督办。从这里起,盛宣怀成了当之无愧的近代“第一人”,他创办的“第一”包括:第一家民用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电讯企业——中国天津电报总局;第一家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山东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第一批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和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卢汉干线铁路;第一家近代股份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个被授权代国家发行纸币;第一个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开办的师范院;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他还是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观其一生,可以说:无盛宣怀,就无洋务运动后期的成就。
李鸿章死后,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国家的首席重臣,他觊觎盛宣怀手里的电报局、铁路总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将盛宣怀排挤出局。盛宣怀花大价钱另寻靠山,他通过讨好载沣的母亲成为了载沣的亲信。1908年慈禧、光绪相继去世,袁世凯在1909年被排挤出局,盛宣怀也东山再起,当上了邮传部尚书,“皇族内阁”成立,他转为邮传部大臣,是四个汉大臣之一。
100年前的铁路利益诱惑
“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推出很突然,但也不是盛宣怀心血来潮。清朝的铁路政策最初是国有,但是又没钱修,所以就向西方列强借钱。庚子国变之后,出于对列强的愤恨与恐惧,全国的舆论导向都是呼吁由国人自己来办铁路,“不借洋款”成为爱国的标志,再加上官办铁路垄断资源,又容易产生腐败,因此在1905年到1906年,兴起了一股商办铁路的热潮,后来捅了娄子的川汉铁路就是此时从官办转为商办。
不过,当时清政府的一些大员们也发现了商办铁路的弊端,第一是铁路需要全国统筹,统一规划,项目分批分期逐步上马才行,现在全国各地乱糟糟一哄而上很成问题;第二是中国的民族资本刚刚起步,实力太弱,张之洞在湖北建粤汉铁路,开始也想从国内招商,不借洋款,结果只有四名商人愿意出资,而且经过仔细调查后,发现这四人中只有两个人是有钱的,而且还不是真的有钱,是洋人们的代理,几条铁路的民间融资进行得非常吃力。因此,张之洞、岑春煊等人都转而支持铁路国有、借钱修路,只不过,体制的转轨需要时间,这件事终于在盛宣怀手里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盛宣怀对此事如此积极要说没有一点私心也是不可能的,这是他半官半商的身份所决定的。在他打造的工业体系之中,铁路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一定要攥在手里。另外,修建铁路的巨大利益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具有太多的诱惑,他控制下的汉冶萍公司生产的铁轨从此不愁销路,光这一项就获利颇丰。
这次,收归国有的铁路最为重要的有两条:从成都到汉口的川汉铁路和从广州到汉口的粤汉铁路,牵扯川、鄂、湘、粤四省。盛宣怀宣布国有,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国有办法,只是要求相关地方督抚查账。国家是赎买还是强收?督抚们不得而知。这也符合盛宣怀的商人性格——扣住底牌,等对方出价。
消息传到鄂、湘、粤,立即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