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甘地传》:20年熬成的影史传奇--中国年鉴

  

《甘地传》:20年熬成的影史传奇--中国年鉴

  史诗片是一个比较模糊的电影类型。一些人物的传记片,由于其表现了重大历史事件,也被归入史诗片的行列。《甘地传》就是一例,这部电影展现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印巴分治等20世纪历史上的大事。电影的导演并不是影史上那些顶尖的大师,因此,他采用了一种传统、朴实的手法去展现甘地的一生。这样反而契合了甘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气质特征,造就了一部被认为是“非看不可”的经典。

  拍摄与政局挂钩,筹备过程长达20年

  《甘地传》从筹备到上映,用了20年时间。英国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是演员出身,1962年,他读到甘地的传记,就立即被甘地的故事所吸引,决心把它搬上银幕,自己出任制片人和导演。当时,他提出的拍片计划遭到了所有大公司的拒绝,投资方认为“执导该片的人没有经验,并且似乎也不会有多大名气”,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这个题材“不合生意经”,“谁愿意看这个‘衣不蔽体的和尚’的电影呢?”

  通过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勋爵的介绍,阿滕伯勒专程赴印度拜访当时的总理尼赫鲁。尼赫鲁认真听取了阿滕伯勒的想法,表示同意和支持,但他也只能送给导演一句话:“不管你怎样拍,别神化他就是了,因为他已伟大得没法再神化了。”

  得到印度政府的同意,阿滕伯勒开始阅读甘地的传记和查找资料,组织人员写剧本。同时,他继续出演一些电影谋生,并在1969年第一次执导电影,先后拍摄了《多可爱的战争》、《青年时代的丘吉尔》和二战经典史诗片《遥远的桥》,为《甘地传》的拍摄积累经验。在这些年里,他一刻也没有忘却《甘地传》,一心专注于策划拍摄《甘地传》,放弃了四十个表演合约和十几次出任导演的机会,前后赴印度30次。为了筹集资金,他甚至典押了自己的房产。功夫不负有心人,英国戴菊制片公司和美国国际电影投资公司决定冒一次险,承担经费的三分之二,印度国家电影发展公司则承担剩下的三分之一,拍片的2200万美元总算有了着落。

  不过,阿滕伯勒对剧本一直不满意,三番五次推翻重写。1979年,阿滕伯勒找到美国作家约翰·布里莱。布里莱阅读了甘地的所有著作,花了一年功夫才写出了全新的脚本。剧本写好后,阿滕伯勒把手写稿交给打字员去打印,过了好久都不见打印稿完成,原来打字员被剧情所感动,几次潸然泪下无法工作。阿滕伯勒知道,一个理想的剧本终于被他找到了。

  由于甘地是印度国大党的领袖,支持阿滕伯勒拍摄甘地的也是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因此,影片的拍摄计划还和印度国内政局挂上了钩。1964年尼赫鲁去世,当时就有人反对由外国人来拍摄甘地生平。1977年,尼赫鲁的女儿、国大党领袖英迪拉·甘地下台,拍摄计划再次停止,直到1980年,英迪拉·甘地再度出任总理,影片才正式开拍。

  “国葬”戏用了35万名群众演员

  对有野心的演员来说,甘地这个角色既是超高难度的挑战也是名垂影史的机遇。因此,亚历克·吉尼斯、阿尔伯特·芬尼、罗伯特·德尼罗、达斯汀·霍夫曼一批顶级男星都对这个角色产生了兴趣。无疑,耀眼的明星将带来可观的票房号召力。然而,传记片的主要审美对象是传主的艺术形象,要求事真、神似、形似。特别是甘地这种生活在现代史上的名人,有大量的图像资料传世,人们对他的形象耳熟能详,“像”是衡量出演甘地的演员表演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最终,阿滕伯勒放弃了那些“熟脸”,挑了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男演员本·金斯利来扮演甘地。

  本·金斯利有一半印度血统,他的父亲是印度医生,与甘地同乡,母亲是英国演员。本·金斯利本人的身高、体重与甘地接近,头颅和鼻梁的线条也和甘地相似。当金斯利剃光了自己的脑袋,披上白布,看上去几乎和甘地一模一样。在导演的启发指导帮助下,金斯利将自己较白的皮肤晒得黝黑,练习吃素食,念佛经,学瑜伽,还大量阅读甘地传记和聆听录音讲话,又模仿甘地使用手摇纺车的神态与动作等等。在印度拍片的过程中,有的老人一见到本·金斯利就跪下叫“巴布”(父亲,印度人对甘地的尊称)。

  为了追求艺术的逼真性,阿滕伯勒坚持巨细无遗、一丝不苟原则,把镜头移入印度拍摄,使河流、沙漠、房屋、衣饰等都是百分之百的印度“产品”;他还从英国请了一位火车专家来印度,指点把火车车厢改装成20世纪初的式样。剧组千辛万苦地找到印度境内“硕果仅存”的一辆老式福特T型车;对甘地的静修所,也按照原样在新德里重新建造了一所。服装设计部费尽力气为片中出现的总督、土王以及数以万计的军队和农民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服装。评论界认为,这部电影的服装“大概在电影史上要算种类最多的了”。影片先后动用的临时群众演员多达百万人次。拍摄的高潮是“甘地国葬大典”那场戏,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宏大的场面。那天是甘地国葬33周年纪念日,35万群众演员参与出演了大街上的送葬队伍,只有9万人接受了象征性的报酬,剩下的人都是志愿者,为了拍摄这一场景,剧组使用了11个摄像组。许多经历过当年那场国葬的人,都感觉时光倒流了一般。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