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革命党机关报《中国日报》诞生记--国家史册
最早的《中国日报》就是从这里印刷出去的,现在是一座写字楼。
1906年10月15日,孙中山将乘船从日本前往香港,准备联合全国十三省的反清力量,共同协商革命大计。得闻此讯,清政府派遣将军阎孝国前来剿杀。与此同时,以爱国商人李玉堂、《中国日报》社社长陈少白为首的革命人士,也想方设法保护孙中山的安全,记者、编辑、戏班、乞丐、车夫、赌徒、贩夫走卒、平民白丁纷纷加入其中。一场惊心动魄的全城追杀保卫战由此展开……
当然,这只是电影《十月围城》中的情节,同所有香港动作电影一样,“本故事纯属虚构”。然而,纵观整部辛亥革命史,以香港同胞为代表的海外力量,确实为革命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同样是抛头颅,洒热血,将几代家产,乃至身家性命献给革命。没有他们的牺牲,辛亥革命也许就不会发生在辛亥这一年。
《中国日报》,在港岛诞生的革命党“喉舌”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孙中山
香港中环士丹利街24号,位于香港最为繁华的中环地铁站附近,如今是一座数十层的商业写字楼。若不是香港中西区区议会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在这座楼前安放了一块纪念碑,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在111年前的1900年,最早通过办报的方式,向全中国、全世界宣传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中国日报》,就是从这里印刷出去的。这份报纸的首任社长兼总编辑,就是被孙中山先生称为“吾弟”的陈少白。
至于孙中山创办该报的原因,终生追随孙中山、并接替陈少白担任《中国日报》第二任社长的革命元老冯自由在《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一书中回忆,“自乙未(1895年)广州一役失败后,孙总理久在日本规划粤事,重图大举,知创设宣传机关之必要,始于己亥(1899年)秋间派陈少白至香港筹办党报,兼为一切党务军务之进行机关”,并称其为“革命党革命报之元祖”。也就是说,从筹办的那天起,《中国日报》就不是一份普通的报纸,而是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机关报。之所以命名为《中国日报》,正是取孙中山“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意。1905年,中国同盟会取代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日报》又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