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九一八”不抵抗 张学良一生之痛--国家史册
据台湾《旺报》报道,一场张学良论坛13日在台湾新竹县大华技术学院举行。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氏帅府博物馆特聘研究员胡玉海指出,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是他一生的痛。
正因为不抵抗,日本人一夜占了沈阳城,数月内占领全东北。胡玉海说,1931年夏季,日本频频制造事端,张学良曾致电蒋介石:“由万宝山事件及韩人排华风潮以观,日本推展其大陆政策,有急侵满蒙之意;已无疑问;无论其对手为中国抑或苏联,事既关满蒙存亡,吾人自应早为之计。”张学良指出,东北之安全,非藉武力无以确保,日本既一意对外,我方亦应有所自省,这是他明确主张武力抗日的佐证。
胡玉海说,2011年9月刚办的纪念“九一八”事变国际学术研讨会,针对张学良何以不抵抗的原因,论文占了三分之一强,可说各家说法观点不一,也多能自圆其说,因此不必急着下定论。而这也是研究张学良的要害问题。胡玉海指出,据他研究,张的不抵抗有5项主要原因:第一,对日本情况判断错误,是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根本原因。事变前蒋介石和张学良都认为日本企图在东北动武只是寻衅,而不是武装侵略。
第二,迷信条约的作用,错误地估计国联的制裁能力,寄希望国际干涉,是张学良实行不抵抗的重要原因。第三,保存东北军实力,与“全国共同抗战”论,是张学良实行不抵抗的思想根源。在事变当天夜里,曾向高级将领分析说:“我们军人的天职,守土有责,本应和他们一拼,不过日军不仅一个联队,它全国的兵力可源源而来,绝非我一人及东北一隅之力所能应付……我们是主张抗战的,但须全国抗战,如能全国抗战,东北军在前线作战是义不容辞的。”
第四,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让他担心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当年《国闻周刊》发表一篇文章,说张学良不抵抗是有远因的,认为“假如东北负责当局不是张学良,九一八事变,任何人十分之九也是不抵抗。在1930年的中东路事件,张学良不是抵抗了吗,闹了个损兵折将,大为失败,内外责言,这是促成张学良不抵抗决心之远因也。”张学良认为此评论,说到了他“内心的隐情”。
第五,在张学良思想的深层也有恐日的心理。张学良在口述历史中不止一次地谈到日本军队,认为日军很强。
胡玉海指出,下达不抵抗命令和主观上不想抵抗是不同的,所以张学良只承认“判断错误”,而不承认“不抵抗”;综合当事人当时所处环境及个人身心状况判断,与其不抵抗尤其是“继续不抵抗”,是有很大关联;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保存东北军实力和争取条约权益的中东路事件,是他主要原因。但他在口述历史中只是隐隐谈及,而不与“不抵抗”政策相联系,这正是张学良高明之处。一方面这既符合历史事实,同时又保护蒋和他自己两个重要的当事人。这为后人如何看待和研究这段历史,留下一个永久性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