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章丘“年”的货郎味儿--中国年鉴
春节是华夏民族最热烈隆重的传统佳节。章丘节后还有“迎婿日”(初二),“五马日”(初五),“人七日”(初七)仍需庆贺,人们余兴未尽。同时,各庄还要扎台唱大戏,扮玩串村镇,开展民间娱乐活动。另外,街头巷尾各具特色的商贸也日渐活跃起来,那一声声淳朴高亢或婉转悠扬的叫卖吆喝声,也汇聚成一支具有乡土韵味的“插曲”。
卖“皇历”。“皇历”即现在的“年历”,旧时,又称为“宪书”。大年初一,人们纷纷串门“拜年”,在长街曲巷碰上书贩,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都图个吉祥如意,四季平安,便慷慨解囊掏钱购买。这时,书贩从肩上卸下“马褡”,在平地上铺开印花包袱,坐在杌撑上,摊开书本向人们解说:“出门在外经商、做工的应该买厚本的皇历,内容有二十四孝图、六十四金钱卦,有适合出门行事的黄道吉日,有防治常见病的土法偏方等,”小版水印的皇历上面有童打春牛图、农历二十四节气,全年十二个月的日历等。书贩从初一可卖到立春。
卖“三色糕”。按农历民俗,年初二是走“新亲戚”的良辰吉日。卖“三色糕”的便推着独轮平车走村串巷,招徕客户。平板车上置放案板,案板上放有半尺厚刚出笼热气升腾的“三色糕”。此糕也称“三味糕”或“江米糕”,有雪白如玉的江米,彤红似火的团枣,彩色如花的豇豆蒸成,层层均匀排列,香醇、甜润、柔软,且有韧性。比春节前蒸的年糕暄和,不粘牙,很适合老年人享用。刚订婚的新人贪图孝道,都乐意为长者捎去一方三色糕。商贩们便麻利地挥动明洁的薄刃刀,麻利地切下一块,然后,用散发着馨芳气息的荷叶包好,送给买方的翘尾秤,换回来的是开心笑。
卖鼓当子。卖鼓当子的挑贩挑着两只半人高的粗大竹篓,里面絮草中藏着诸多大小不等的儿童特异乐器“鼓当子”,这是自明清时期就流行下的玻璃玩具。上边有个拃数长的嘴巴,下边则极似葫芦状。整体薄如纸页,含入口中,随着连续不断地吹气,吸气,底部便会频频振动,继而会发出鼓当、鼓当清脆悦耳的响声。也有的称其为“响葫芦”。从形象、名字来看,当算是儿童美观好玩的节日礼品。孩子们节后个人有“压岁钱”,竹篓前簇拥的众多顽童都竞相购买。“鼓当子”成本低廉,价格便宜,孩童们边吹边唱曰:“鼓当鼓当叭,一个大钱仨”。家长们则在一旁再三叮嘱,慢点吹,吹掉底当心玻璃会扎破手指头!
卖“欢喜团”。沿街叫卖“欢喜团”的商贩们,跟现在卖糖葫芦的一样,肩扛着一根圆木扁担,上面插着一圈圈的木条,挂着一簇簇酷似姹紫嫣红乒乓球一样的大米团儿。它是由爆炒的米花用糖汁搅拌粘连而成,再涂上五彩颜色,活像一串串彩色艳果儿。五个一簇,个个用丝线挂着,迎风飘荡摇曳,煞是绚丽壮观,为春节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当时价格为两分钱一串,孩童们玩俗了,还可以随意啃食,又酥又甜。大年初三是走老亲、看朋友的时日,大都捎带着三五串,给孩童们带去香甜的笑声。卖“欢喜团”的肩扛着“花果树”,可算做街头一道绚丽耀眼的景观。
卖“吹糖人”。吹糖人的师傅一头担着火炉,一头挑着“糖稀”,还另外悬挂着一面圆镜大小的铜锣,随着扁担的颤悠晃动,铜锣两侧悬挂的小锤会敲打得叮当作响,便会“召唤”来众多在街巷玩耍的孩童。吹糖人称得上是独门绝技,为防止糖稀凝固他神速地掀起笼布取出拳头大小的一块糖稀,一边手疾眼快地捏拽,一面敏捷快当地吹气,三下五除二便显现雏形,手口并用,像魔术一样眨眼间便会变出一个个惟妙惟肖的造型,再用短笔蘸着五彩瓶里的颜料用吹气法涂上颜色。“黄鼠狼拉鸡”的伤口血淋淋的、猴子摘蟠桃活鲜鲜的。此外还有“八仙过海”、“八戒招亲”、“牛郎织女”等诸多造型。一个个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孩童们挑一个则拿在手里玩耍,年长者选一个则取回家作艺术品观赏。
卖山药丸。过了年初四,卖山药丸的商贩们便露面了。每见到人群扎堆的地方,他便撂下冒着热气、飘着香味的箩筐,笑眯眯地像说数来宝似的唱到:“山药丸,哄小孩;三分钱,两口袋;充饥肠,胜母奶;打馋虫,吃着玩……”山药丸是山药茎蔓上每张叶片间长的一至两粒像酸枣般大小的果实,煮熟了食用,又甜又面,皮薄肉嫩,老幼可食。因为是农家在堰边地头种植,以块根山药药用为主,山药丸相对来说价钱便宜。庄户人家买了像嗑瓜子一样逗幼童玩乐。
看拉“洋片”。“五马日”过后,孩童们都闲聚街头玩耍。此时,拉洋片者便出现在街头巷尾。他挑着两个像花轿般的由3青布密封的箱柜,中间有三个探孔,内装有放大镜片。箱柜里边悬挂着十幅传统剧目情节的图片。展现天女散花、大闹天宫、梁祝化蝶、岳母刺字、甲午海战等惊险、有趣的内容。看完一幅,抽动外面转轴,便翻开新的一幅。同时,随时掀开“天窗”,拉片人手脚并用,锣鼓齐鸣。利用声、光来烘托、渲染气氛,引人入胜、让观众流连忘返。许多孩童只交一半的钱,便重看两遍。放大的图片,栩栩如生地在眼前闪现,令孩童们眼界大开,都看得津津有味、喜形于色。
卖蒸煮地瓜。解放初年,种惯了五谷杂粮的庄户人家都不知道地瓜为何物。当时,地瓜是十分珍贵、稀罕的作物。地瓜分红、黄、白瓤三种,味甘且面。过年前后,吃腻了鱼肉的百姓都乐意换换胃口。卖地瓜的商贩瞅中这难得的商机,投其所好,便在村头、路口安锅垒灶,装满地瓜的锅上,盖着馒头状锅盖,长时间的细火热煮闷蒸,锅内地瓜便会自动脱皮、稀烂如泥、甘甜似蜜,需用碗碟盛食。令人惊奇的是,锅底熬出粘稠的“地瓜油”,尤其令老年人喜欢,连吃加喝,大饱口福。
卖琉璃蛋。乡下过了“人七日”,货郎担便起身上街了,但货品中多了一样顽童玩艺儿——琉璃球。它形状似珠,外表光滑,中间镶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皆有,十分美观悦目。另外,它价格便宜,当时一分钱可买三个。琉璃球的玩法多样,最普通常见的一种是在地上挖一个比鸡蛋略小的土坑,再画上一道五米长的直线,孩童们依次从直线往坑里弹蛋,谁先弹进土坑,就算“占窝”,便可称“虎”。可以向别人展开攻势或平弹,也可“高射”,只要击中对方的琉璃蛋,就可获胜。若逐一“吃掉”对方,便可称“王”。除此以外,弹蛋还有“亮双杠法”、“进五窝法”等,这是早年最为盛行的儿童玩法。
早先,乡村过年后,村头的商贸活动项目繁多,还有卖捏面人的、卖糖葫芦的、卖“紫茄子”的……真乃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百姓把这些叫卖者惯称“站街头的”。他们出售的有辞岁迎新的吉祥如意、村人买的是访亲探友的开心惬意;如花的笑靥开在脸上,祝福的话语挂在嘴上,在街头说不完的丰年之喜,叙不完的天伦之乐,道不尽的趣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