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杨度和他的朋友--国家年鉴
杨度
与袁世凯
袁世凯
杨度与袁世凯私交甚好,他的学部副大臣就是袁做内阁总理大臣时向慈禧保举的。民国三年,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民怨沸腾,他因此不敢正面提出实行帝制。杨度却在这时写了一篇《君宪救国论》,备陈君宪救国的优点和总统制的不足。文章上呈袁世凯,袁大为赞赏,马上命人秘密付印,并亲题“旷世逸才”四字,制匾相赠。
黄兴
与黄兴杨度与黄兴是一对肝胆相照的好朋友。黄兴主张推翻清廷,建立共和,这与杨度主张不符。在日本,孙中山曾劝杨度加入兴中会,被杨婉拒,却介绍黄兴与孙中山认识,促成了孙黄合作,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黄兴曾多次劝杨度加入国民党,都为杨度婉谢。两人尽管政见不同,但在人格上却互相尊重,真诚相待。黄兴1916年在上海病逝,杨度有挽联悼念他,总结他们的友谊:“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纷驰,肝胆至今推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自古困英雄。”
蔡锷
与蔡锷
蔡锷与杨度是在日本时的同学,两人交情极深。蔡其时是滇黔实力派人物,为解除袁世凯对他的怀疑,自请入京。袁见蔡瘦小文弱,貌不惊人,有些看不起他。蔡对袁的帝制野心也极为不满,但因杨度与袁的关系极深,因此也不流露。但某夜,蔡锷匆匆来到杨家,向杨吐露真情,不愿再在北京受袁控制,决定引身他去,并说袁世凯阴险奸诈,决非成大事者,劝杨度悬崖勒马,早日引退。密谈间忽报有人来访,蔡杨大惊。当时杨的夫人急中生智,将蔡锷藏于其卧室帐后,等访者走后,杨度才派人送蔡锷回家。次日,杨度即发现,蔡锷乘车出门,藉日治病,远走高飞。
齐白石
与齐白石
杨度与齐白石有同窗之谊,共同问学于当时的文坛耆宿王湘绮。杨度任学部副大臣时,感到齐白石久居乡间,不能尽展其才艺,便写信邀齐白石来京,让他遍览北京名胜古迹。随后又出资助齐白石遨游全国名山大川,以旷眼界。从此,齐白石艺术水平更见提高,创作了不少佳作。洪宪失败后,杨度从天津回到北京,便闭门读书写字,很少和外人来往,但与齐白石来往却很密切,常在一起研究诗词绘画艺术。齐白石善治印,曾为杨度治印多枚,如“湘潭杨氏”、“虎头陀”、“虎禅师”等,均为其印中精品。
与梁启超
梁启超
杨度与梁启超早年就是一起讨论《春秋》、《公羊》的学术朋友,后来到日本,与梁启超交往更密。接触中,杨度的思想渐与梁启超接近,这一时期,他曾写信给梁启超,诉说自己的内心矛盾:既要革命救国,又怕流血斗争,这才走上了温和改良的道路。两人虽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分歧,主要表现在康、梁对清帝忠心耿耿,而杨度却时刻想着让汉人出头。在袁世凯内阁,杨度向袁举荐的第一人就是梁启超。1912年国会成立,杨度又力荐梁启超为共和党领袖。并充任司法总长。但当杨度邀梁参加“筹安会”、共扶袁世凯称帝时,梁却为顾大节而拂了朋友的好意。
与张宗昌
张宗昌
与杜月笙
杜月笙
杨度晚年在上海认识了杜月笙,杜对杨很敬重。杨度在当时法租界住的小洋房就是杜月笙的。杨度对当时上海小报说他是杜月笙的徒弟不以为然,说:“我一没递过帖子,二没点过香烛,我称他杜先生,他叫我皙子兄,老实说,我不是青帮,只是清客而已。”1931年6月杜月笙在浦东的家祠落成,杨度写了一篇《杜氏家祠记》,请郑孝胥书写,作为他们两人的贺礼;此外,杨度还写了一篇《杜氏家祠落成颂》,勒石立碑。杜月笙十分依重杨度,请其担任落成典礼文书处主任,杨度感恩知遇,在人来客往,川流不息的办事处,他朝夕忙碌,事必躬亲,很为朋友尽责;杜月笙也很关心杨度,知他鸦片瘾奇大,特嘱人预备一副烟具,一张烟榻,好让其忙中过瘾。但终究近六十岁的年龄,又有肺病、胃病在身,杨度忙累之后,旧病复发,回家两个多月后,便逝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