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宋朝猪肉有价无市富人不屑吃 穷人吃不起--中国年鉴网
苏东坡认为富人穷人都不爱吃猪肉
快过年了,人们纷纷开始备年货。在各种年货中,肉是必不可少的。这里要讲的古人的故事都跟肉有关。
士大夫待客很简朴
司马光砸缸之后没多久,他老爸司马池升官做了群牧判官。群牧司是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判官是协助主要领导开展工作的僚属,相当于助理。两者一合并,群牧判官大致是主管马匹的领导的助理,考虑到是国家级机构,司马池老先生最低也相当于副局级。
关键并不在级别,在于这是肥差。无论马匹用来作战,还是用作日常交通工具,都相当于国家的轮子,司马池老先生等于管理着国家的车队,很给力的实权派。
不过,据司马光回忆,他老爹的工作并没有影响生活,平常日子过得非常节约,有客人来访,酒是有的,但也就三五杯,即使主动斟酒,最多也就给您满上七次,喝完拉倒。招待的水果不外大路货,梨栗枣柿最平常的那些,菜肴则是“脯醢菜羮”——肉干、肉酱、蔬菜之类。当然,在司马光的记忆里,这类待客方式比较主流,当时“士大夫家皆然,”同事们迎来送往招待各路宾客都很简朴。
世风陡变,家宴开始铺张
到了司马光长大成人做官的时候,不过区区几十年,世风竟陡然变化。用司马光的话说,“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按,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这段话的意思是,近年来士大夫搞家宴,酒水必须按国宴标准酿造,水果必须来自五湖四海,下酒菜必须琳琅满目,餐碗碟盘必须充斥餐桌,为了搞一次宴会,往往得准备几个月才敢开始写请柬。否则你都不好意思请客,坚持那么干纯粹等于找骂。
宰相月收入可换2500斤猪肉
说到这我们谈谈收入。当时宰相每月的阳光工资30万钱,首都一把手月工资10万钱。那时一个烧饼2钱,算下来,如果乐意的话,宰相一个月能从朝廷领15万个烧饼回家。苏东坡当官那阵,有个身体肥胖的顾姓同事趴在办公桌上打瞌睡,苏轼开玩笑地在桌面上题字:“顾屠肉案”。又掏出30钱说:“且快片批四两来!”算起来,1斤猪肉等于120钱(过去16两1斤),如此看来,宰相的15万个烧饼,能换2500斤猪肉。无须考虑其他灰色进项,身为宰相仅凭阳光收入足以过得潇潇洒洒。
既然每月拿着丰厚的收入,自然不能再坚持艰苦朴素,尤其是招待客人的时候,必须舍得投入,否则着实抠门了。
但是,宰相和官员们幸福不等于百姓舒服。拿普通人的收入来说,在街上打零工的农民工,劳劳碌碌一天的收入也就几十文钱,豁出力气干得多的壮劳力差不多能挣到100文,也就是一斤猪肉的意思,可是一日三餐基本的伙食费就要花掉20文钱。算下来一天纯收入还买不到一斤猪肉。
富人不吃猪肉吃羊肉
虽然苏东坡用猪肉和同事开玩笑,但他并不喜欢吃。他曾在《仇池笔记》里评论道:“黄豕贱如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称猪肉价格便宜得好似泥土一样,不仅富人不肯吃,连穷人也不乐意吃。这话乍一听,给人的感觉是宋朝老百姓生活得太爽了,猪肉都不爱吃了。
可是,从老百姓的收入来看,怕是苏东坡脱离群众了。富人不屑吃猪肉的原因是宋代流行吃羊肉,富人的眼珠子都盯在了羊身上,请客的时候自然不会把猪肉摆上餐桌。而穷人不吃猪肉,不是猪肉不好吃,着实是因为他们吃不起。一斤肉动辄100多文钱,即使赶上降价也要几十文,折合成伙食费够吃好几天的,怕贵躲还来不及,若不是逢年过节,平时谁舍得吃呢。
(据《河北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