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著名翻译家梁禾与斐德共同走过的日子--中国年鉴社
梁禾与斐德
编者按:
本刊在1月30日读书版上刊发的魏斐德夫人、旅美华人梁禾的文章《权力与意志——从〈间谍王〉、〈红星照耀上海城市〉等著作谈起》,受到委员和读者的广泛好评。梁禾女士既是著名翻译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她的文笔细腻、生动、优美,本刊本期特邀她再推出近作(原题为《家》),请读者伴随着她的回忆,对魏斐德——这位中美文化使者的晚年再做一次深入的了解。在本文发表之际,梁禾女士说,她的家欢迎来自国内的朋友,因为魏斐德的一半也属于中国。
斐德的世界没有疆界。他自小随全家航海世界,旅居世界各洲。成年的他也是五洲四海,居住多国多地。对这,他已经习惯,他甚至喜欢长住海上。我们在荷兰莱茵河上看到一些人家常年住在水上,他们用来当做住房的是一条装备俱全,布置得舒适甚至豪华的船。高兴时停泊靠岸,在星空下河水的叮咚晃悠中入眠;兴致一来,扬起骄傲的风帆,乘风破浪,航行在这条流经多国的长河上。斐德说,他喜欢这样的生存:无边无界,自由辽阔,变换叵测。
而我,当爱情有了真正归属之时,便向往一个温馨可意的家。我这代人自觉经历过太大的社会变迁,太频繁的地理更换,于是想要一个坚实的避风港湾,一个拒风浪艰险于千里之外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温暖天地。
我们恋爱的时候,一位好心的女友对我说:“与他恋爱真令人羡慕,可你怎么能跟他结婚呢?他连房子都没有!”更有一些不知情的人会说:“啊,这下他的房子也属于你的了。”这份实惠眼光,是常人心态。一位芝加哥大学被我当做智者的老教授有天对我感叹:说到底,人生幸福有两大要素,一是做份自己喜欢的事,二是有个可意的家,天下如此。这话我很听得进去。也就是说,人得占有两个理想的空间——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才能称得上如意。
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下旬的上海,在那里生活了20来年。直到我离开上海,我家一共住过3个地方:余庆路、康平路、广元路,这三条路,一条与另一条相连,加上我上学在天平路,于是就在同一街区里沿整个马路方块转了一圈。“文革”期间,我亲眼目睹了房子——家的物质形态——的历险。我们街区里的很多住家,包括我们的住房,都反复经历过“抢房子”现象。那阵,一些工人阶级及类似红五类家庭,因居住困难,就用公家的大卡车载着家什,势不可挡地开进这一带,停在某一座房子前,破了门,闯进来,直冲某间屋子,扔出里面的东西,换上自己的,就这么长期住下了,直到90年代城市的住房形势有所改变。那些活生生的记忆保持至今,甚至记忆里还烙下这么进来的一家住户在厨房里永没个完的切菜剁板声和炒菜油烟味,使我对这些声响和气味终身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