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西窗史话 >
蕞尔岛国的大陆梦:日本如何实施开疆扩土的野心?--国家年鉴
“大陆[DaLu]政策”将日本[RiBen]的对外殖民扩张划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目标指向:首先是台湾,之后是朝鲜半岛。借助朝鲜为跳板进而占领中国[ZhongGuo]的东北地区和蒙古地区,继而占领中国[ZhongGuo]全境,最终称霸亚洲,统治全世界。
本文摘自《与世界相遇》,周力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朕安抚尔等亿兆,终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之安。——睦仁
日本[RiBen],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日本[RiBen]国即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以及其他6800多个散布在太平洋上的小岛屿。
生活在岛上的日本[RiBen]人,从来就没有放弃对于一块坚实大陆[DaLu]的梦想和追求,他们[TaMen]将贪婪的目光聚焦于曾是他们[TaMen]的“天朝上邦”——中国[ZhongGuo]……
“对日本[RiBen]人来说,中国[ZhongGuo]人从有头脑的,内省的和充斥于德川时代艺术家绘画中的圣贤,一变而为光绪二十一年(1895)印刷商们所描述的在近代日本[RiBen]军队面前仓皇逃跑的乌合之众。”
“大陆[DaLu]政策”出台
通过“明治维新”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RiBen],正处在资本主义的“幼年期”。它自身旧有的封建残余势力并没有荡涤干净,社会生产关系中仍然存在着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关系;在新兴的工业部门中,手工劳动者也遭受着来自资本家的剥削。
这样一来,日本[RiBen]大多数的人口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压榨。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就显得很狭小,丰富的物质产品无法在国内市场上得到消化,出现“腹胀”现象。因此,日本[RiBen]不得不加紧开拓海外市场,来帮助消化,同时解决国内原料匮乏的问题。
刚刚结束幕府时代的日本[RiBen]新生政权,依然带有军事封建性的浓厚气息。随着国力的逐渐强盛,本已浓重的军国主义思潮更加泛滥。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日本[RiBen]加紧了对外侵略的脚步。极力鼓吹殖民扩张的“大陆[DaLu]政策”呼之欲出。
同治七年(1868),新登基的日本[RiBen]天皇睦仁定年号为“明治”。他在即位时发表的《御笔信》中,宣称“终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
可见,明治政府在创建之初就已经将向大陆[DaLu]扩张作为基本国策, “大陆[DaLu]政策”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大陆[DaLu]政策”,也叫做大陆[DaLu]经略政策。是日本[RiBen]不甘心于一直居住在海岛之上,企图通过战争手段来吞并本国附近隔海相望的大陆[DaLu]国家,诸如中国[ZhongGuo]、朝鲜的对外殖民扩张策略。也是日本[RiBen]近代军国主义在国家政策层面的具体体现。
“大陆[DaLu]政策”将日本[RiBen]的对外殖民扩张划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目标指向:
首先是台湾,之后是朝鲜半岛。借助朝鲜为跳板进而占领中国[ZhongGuo]的东北地区和蒙古地区,继而占领中国[ZhongGuo]全境,最终称霸亚洲,统治全世界。
蕞尔岛国,野心却膨胀的可怕。
“大陆[DaLu]政策”的战略构想,源于日本[RiBen]早期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阴(1830—1859) 。
早在咸丰五年(1855),他就认为,日本[RiBen]暂不具备与英、法、德、俄等西方列强相抗衡的能力,而与本国临近的朝鲜和中国[ZhongGuo]才是首选侵略目标。
吉田松阴的构想是,“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ZhongGuo],君临印度。”
日本[RiBen]明治时期的扩张狂人江藤新平(1834—1874)曾经主张,日本[RiBen]同俄国结盟,先攻下朝鲜,再将中国[ZhongGuo]划分而治。待养足实力,将俄人驱逐,实现独占中国[ZhongGuo],完成第二次“明治维新”。
日本[RiBen]的国民启蒙教育家,福泽谕吉(1835——1901)不仅鼓吹天皇应亲自率军打进中国[ZhongGuo]北京,还公开抛出不与中国[ZhongGuo]朝鲜为伍的《脱亚论》,鼓吹:“今日谋之,我国无暇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宁脱其伍而与西洋之文明国共进退,与彼支那相接之法,亦不因邻国之故而格外客套,正可依西洋人与之法处置。亲恶友不免但恶名,依我等之心,宜谢绝亚洲东方恶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