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西窗史话 >
BBC中文广播消逝的台前幕后--中国年鉴
2011年1月26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全球新闻部门负责人彼得·霍罗克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BBC拟撤5个语言频道
就在BBC停止中文广播时,在伦敦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打开收音机,放到AM528的波段上,每天都能听到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3个小时的英文广播节目。“我们的广播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都有不少听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英国的站长张哲对本刊记者说
31岁的丹.洛文斯是在为罗马尼亚广播电台工作,虽然到英国半年了,可并不经常到伦敦以外的地方。“没办法,经费紧张。”这位身高接近一米九的大个子有些无奈地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不过,对于洛文斯来说,现在的情况总比三年前要好些。2008年6月底,英国广播公司(BBC)宣布关闭已有69年历史的罗马尼亚语广播,大约40名雇员从那之后就失业了,其中就包括当时在布加勒斯特为BBC工作的洛文斯。
BBC为关闭罗马尼亚语广播给出的理由是,罗马尼亚是欧盟成员国,该国媒体市场十分繁荣,BBC的听众人数急剧减少。不管怎么说,洛文斯很快就又在广播领域找到了一份工作,随后被派驻到了伦敦。“其实当时BBC裁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钱。”对于当年的失业,洛文斯有自己的理解。
现在相似的窘境又降临到了李文的头上,虽然李文不会失业,但作为BBC的中文部总监,他所掌管的部门却被裁员了五分之一。BBC的中文广播也在3月25日播出了最后一小时节目后,成为一道消逝的短波电波。
资金和听众“双重失宠”
看来古稀不仅可以形容人,对于电台也是如此,2011年5月中旬,迎来70岁生日的BBC中文台,颤颤巍巍地倒在了经济严冬里。
中文短波广播被关停,是BBC一系列裁减开支计划的一部分。
严格说来,BBC吃的是“公粮”,其所有经费都来自政府拨款和英国每个看电视的家庭交付的英镑牌照费。BBC中文部所属的全球新闻部,一部分经费还来自于英国外交部。而眼下的英国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政府财政赤字,政府号召大家勒紧腰带,共度时艰。削减财政预算的其中一刀就砍到了BBC的头上。目前BBC全球新闻部每年的预算是2.72亿英镑,且从2011年起的未来六年,其财政预算削减了16%,所以该部门被迫裁员四分之一。除此之外,还不得不取消7种语言的对外广播。
摆在BBC中文部面前的两种选择是:要么停止短波广播,要么削减网络新闻业务。权衡之下,中文部选择抛弃前者。“从现在看,短波广播已经是落后的、将被淘汰的技术,一直在走下坡路。”李文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
BBC国际台的广播,目前在阿富汗、缅甸以及一些非洲国家的收听率较高,因为那些地区相对落后,条件有限,广播是重要的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在世界其他地区,广播的阵地不断被蚕食。且不说BBC在将近20年前就因为听众下滑停止了日语广播,即使在印度,据统计五年前那里还有好几千万听众,而现在已经下降到了一千万左右,而且还有进一步萎缩的趋势。虽然BBC方面没有向本刊记者透露中国听众的数量,但仍可以推测,中文广播近些年也是赔本赚吆喝。
“受众减少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内容不好,而是广播这个媒体平台相对失去了魅力。”李文说。对于绝大部分海外中文广播来说,过去十年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艰苦经营的情况下度过,在不同程度上都面对着内外交困的局面,有些甚至已在面对着长远的生存危机。总的来说,海外中文国际广播媒体普遍都面临着几方面的严峻挑战,包括受众的大量流失、市场影响日益下降、新闻采集受到限制以及财政资源严重缺乏等。
“中文国际广播业的角色定位失去方向。由于中国官方长期干扰短波信号,再加上短波广播市场的萎缩,国际中文短波广播听众人数急剧下降。但也因为一直受制于中国官方的屏蔽而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李文说,“中文国际广播影响力也不断下降,而且面临着在中国大陆逐渐被边缘化的危险,主要依赖公共拨款的国际广播业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
于是,在遭到资金和听众“双重失宠”的状态下,BBC中文广播被停播,中文部也裁减了近10人,从而每年省下大约40万英镑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