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专家析转基因问题非食品安全事件 提醒公众勿混淆--年度总结(5)
相关链接
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
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等同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
这一原则强调,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目的,不是要了解该食品的绝对安全性,而是评价它与非转基因的同类食品比较的相对安全性。在评价时注重“个案分析”,即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不一概而论。不过,该原则也存在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转基因食品与现存食品在化学上的相似性并不足以证明它对人类是安全的。应当以其他方法如毒理学、免疫学等方法为补充,通过更有效的评估系统,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结论。欧盟则认为“实质等同”本身不是一种安全、营养学评价,仅是将一种新食品与相似的传统食品比较,认为它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是有用的,但不是唯一的。
在我国,国家科委于1993年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用于指导全国的基因工程研究和开发工作。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8个相关部门参与,共同制定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在经历了技术成熟期和产业发展期两个阶段之后,目前已进入至关重要的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机遇期。回顾该技术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3~1993年,技术成熟期,标志性的事件是1983年首例转基因植物(烟草和马铃薯)培育成功;二是1994~2005年,属于产业发展期,标志性的事件是1994年首例转基因作物延熟保鲜蕃茄在美国批准上市;三是2006~2016年,战略机遇期,标志性事件是2006年全球商业化种植面积超过1亿公顷。
转基因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球转基因生物产业化在争论中稳步发展,正处于一个战略转折点;二是转基因生物及其产业社会和经济效益巨大,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三是第一代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蓬勃发展,新一代转基因植物研发方兴未艾;四是转基因技术进入集成应用阶段,安全高效、多基因聚合、规模化已成为转基因作物育种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尹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