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上海试点“家庭医生”一年 陷人才少待遇低困局--国家形象

  

  上海试点“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一年的喜与忧

  沈华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挂号费只要两块钱?第一个看专家,还不用重复做B超?”来上海同仁医院看胆囊结石的沈华年,觉得自己刚刚享受了贵宾待遇。而他,只是一个签约了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的上海“平头百姓”,他的通行证,就是其签约医生[YiSheng]陈华开具的转诊单。

  在上海,像沈华年这样的患者至今已有75.98万户,209.9万人。自从2011年4月,上海作为一个医改重镇在10个区县试点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制度以来,“一家一医”正在全市范围内,逐渐从梦想变成现实。

  但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少医生[YiSheng]、待遇低、缺药品,却让它的脚步“难快起来”。

  首诊找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告别当“无头苍蝇”

  “喂,陈医生[YiSheng]吗?我家有人血压又高了,呼吸有点不畅。您能不能过来看看?”自从签了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颜媚娟一家但凡有个“头疼脑热”,再也不用为“看病难”犯愁。

  不多会儿,她的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就到了。测血压、诊疗、开药……大医院能做的一项不落。如果情况严重,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会直接联系上级医院或者建议拨打120,在等救护车期间,她的医生[YiSheng]也不闲着,随时在身边救治。

  一年前,家住上海市长宁区的颜媚娟,可不是这么看病的。

  用她的话形容,有点像无头苍蝇“没方向”。“以前,不管什么病都去中山医院。排长队挂号,见了医生[YiSheng],也没太多时间交流。大医院开的药还很贵。”

  她的看病经历,与很多人相同。在上海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处长刘红炜看来,以社区为依托的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制,就是一道“滤网”。困扰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经过这些全科医生[YiSheng]一“筛”,能及时救治的不再费时费力,不能就近解决的,再有序地转向二级医院。

  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呼吸道疾病……据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的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陈宇介绍,他们接触的患者,病症一般要比二级、三级医院的轻得多,但要广得多。

  “比如,高血压在上海的发病率是23.6%~23.9%。如果说大医院的专科医生[YiSheng]是修理机器的‘高精尖’,我们就是给大家的身体机器‘上润滑油’的多面手。”她开玩笑说。

  在上海,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95%以上是国家认证的全科医生[YiSheng]。像很多西方国家一样,社区居民如果愿意,就“签下”某个医生[YiSheng],为全家服务。签约后,医生[YiSheng]会给每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卡,记录体检状况、家庭病史,并定期“上门追踪”。

  “测血压,测血糖,做移动心电图、心肺听诊和拍照片采集信息。”说起上门服务的内容,陈宇医生[YiSheng]如数家珍,但若发现哪个患者“病情突然爆发”,就迅速转诊。多数情况下,上午联系,下午就能住上院。

  沈华年已经尝到了转诊的“甜头”。

  需要做手术的他,走的是上级医院的“绿色通道”。“目前,上海试点的各个区县基本都打通了这个通道,上级医院会保留一点医疗资源,来‘接手’下面的转诊患者。”刘红炜说。此外,通过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之前看病的“死档案”也变活了,上级医院不用从头看起。出院后,患者还能回到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那里继续治疗。既省了钱,又有连续性。而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沈华年、颜媚娟们“签医生[YiSheng]”是免费的,只用付药费,预约上门一次15元,对残疾人,这15元也免了。

  4000人才缺口的背后:待遇相差一半

  在欧美,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被称作居民的“健康守门人”。颜媚娟所在的社区,已有80%以上的居民签了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

  “你好陈医生[YiSheng],能再替我家老刘查查胆囊吗?”“你心脏要注意了,等一下帮你做个心电图。”上海的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地,同时留下24小时即时通信电话,以备签约家庭“叫诊”。推开服务中心大门,你能在消毒水味之外,嗅到人情味。

  “这里的居民和签约医生[YiSheng]彼此熟悉、信任,所以医患关系相比二级、三级医院,要好很多。”陈宇医生[YiSheng]告诉记者。

  在颜媚娟眼里,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不是生了病才有用,“没病更有用”。“我家得心血管病的比较多,陈宇医生[YiSheng]会给我们做预防,平时家里人也向她咨询一些健康问题。”她说,“小病随时看,得大病的几率不就降下来了?”

  但问题也摆在眼前: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这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缺人。”刘红炜一针见血地指出背后的原因。

  他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上海在10个区县建立了7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2000多名。但是根据国际惯例的服务标准(一个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对应服务2500个居民,或者对应800~1000个家庭),上海试点一年多,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的缺口仍有4000多人。

  不独上海市,在山西太原市、江西新余市等试点区,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制度改革也在启动。但业内共识是,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JiaTingYiSheng],首先至少是有资质的全科医生[YiSheng]。而据媒体公开报道,全国这样的医生[YiSheng]目前只有7.8万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经营管理工具包,让经营管理像拼图一样简单容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18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