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胡耀邦传奇一生:恋爱时魂不守舍 平反中果断坚决--中国年鉴(2)

  

    掀起真理标准大讨论

    1950年2月成都解放后,胡耀邦前往南充担任川北区(当时相当于省级行政区)党委书记、行政公署主任和军区政委。这一年,胡耀邦35岁,可以说是“中国[ZhongGuo]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1952年夏天,胡耀邦奉调进京,到青年团中央[ZhongYang]工作[GongZuo]。在这以后的14年,胡耀邦一直负责共青团的领导工作[GongZuo],先后担任中国[ZhongGuo]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ZhongYang]委员会书记和中国[ZhongGuo]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ZhongYang]第一书记。

    那时胡耀邦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要主动到青年群众中去,年轻人腼腆,你不主动去结交他,他才不理你呢。”一天晚上,他跟团中央[ZhongYang]机关的几位同志说:“走,到少年宫玩去。”到了门口,却被几个少先队员把着门不许进。胡耀邦笑着向少先队员求情:“让我们先进去看看,不动手,不吵闹。”后来还是一位工作[GongZuo]人员认出了他们,才把他们带进去。

    1962年11月10日胡耀邦带职下放,任中共[ZhongGong]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1964年11月,调任中共[ZhongGong]中央[ZhongYang]西北局(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省区)第三书记兼陕西省委第一书记。

    那时的陕西一穷二白、生产落后、农民生活困苦,胡耀邦上任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夜以继日地工作[GongZuo]。由于过度劳累,他病倒了。一位前来探望他的老同志说:“我进了潼关以后,看到关中的麦子长势喜人,看来今年要大丰收。陕西肥了,耀邦瘦了!”

    1966年“文革”开始后,胡耀邦是最早被拉出来示众、批斗的中央[ZhongYang]委员,也是被大规模围攻并直接遭受肉体摧残的领导干部。1969年5月,胡耀邦被下放到“五七”干校。

    曾在反右运动中蒙冤的原中国[ZhongGuo]青年报社副社长陈模,在回忆干校生活时写道:耀邦同志要求干重活,连里就派他去搞基建。他和泥、上房顶、当小工。后来他又去插秧、割草、用小车拉石头、参加[CanJia]防汛抢险……每到天气乍变,即将下雨的时候,他都和大家一起抢收,以两肩扛起100多斤重的麻袋,一袋一袋往仓库送,什么苦、累的活儿他都干过。

    1972年秋,胡耀邦离开干校,回北京[BeiJing]检查身体和休息。之后的三年,胡耀邦“赋闲”在北京[BeiJing]家中,借此机会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1975年7月,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GongZuo]的邓小平提出要“整顿中国[ZhongGuo]科学院,加强领导”。一个[YiGe]月后,胡耀邦“出山”,任中国[ZhongGuo]科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在中科院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大会上,胡耀邦激情洋溢地挥动着手臂说:“40年前的今天,我们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长征。40年后我们再干一件大事,进行新的长征,把中国[ZhongGuo]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强国!”

    1977年12月15日,北京[BeiJing]西单商场旁边中共[ZhongGong]中央[ZhongYang]组织部(以下简称中组部)办公大楼的前院里,响起了久违的鞭炮声。放炮的是一群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们都是“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干部和他们的亲属,其中包括了聂荣臻元帅的夫人张瑞华。他们放炮的原因是:胡耀邦来了。

    这一年,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共[ZhongGong]中央[ZhongYang]组织部部长兼中央[ZhongYang]党校副校长。刚一上任,他就一心想要纠正“文革”中被“四人帮”颠倒的是非和扭曲的思想。他在一次谈话中说:“现在要真正拨乱反正,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全面落实干部政策,平反[PingFan]冤假错案,把‘文化大革命’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

    平反[PingFan]的过程阻力重重,但胡耀邦从不退缩。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建国以来的冤案、假案、错案,不管是哪级组织,哪一个[YiGe]领导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有人挑衅地问:“毛主席批的怎么办?”胡耀邦斩钉截铁地回答:“照样平!”

    在全国30多个影响巨大的冤假错案中,胡耀邦着手平反[PingFan]的第一个[YiGe]大案,就是著名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文革”时期,“四人帮”将薄一波等61人定为“叛徒集团”,制造了这起冤案。胡耀邦决定以此案作为平反[PingFan]冤假错案的突破口,全面展开清理大案要案的工作[GongZuo]。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取证,“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在沉冤12年后终于获得了公正彻底的平反[PingFan]。

    在胡耀邦的带领下,全国各地平反[PingFan]冤假错案的工作[GongZuo]取得了巨大成绩,共有300多万人得到了平反[PingFan]。

    除了平反[PingFan]冤假错案,胡耀邦还十分重视纠正在“文革”中被扭曲的理论和思想。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全国震动。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这篇文章审阅把关的,正是胡耀邦。文章发表的前几天,胡耀邦最后一次仔细审阅了文章,在提出两点修改意见后说:“我认为可以了。”这篇载入史册的文章就此诞生。

    文章发表当天,新华社作为国内头条新闻全文转发。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9家中央[ZhongYang]和地方报纸全文转载。一场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就这样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有人这样形容文章的作用和冲击力:“中国[ZhongGuo],就像一个[YiGe]疲惫瘫软的旅人,突然服用了兴奋剂,一下子又恢复了青春活力,马上生机勃勃起来。”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BeiJing]召开,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GongZuo]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同时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没几天,中共[ZhongGong]中央[ZhongYang]任命胡耀邦为中共[ZhongGong]中央[ZhongYang]秘书长兼中共[ZhongGong]中央[ZhongYang]宣传部部长。中宣部在“文革”中被视为“阎王殿”,一度被撤销。胡耀邦上任后,马上主持召开了全国宣传部部长座谈会。会上他宣布,中央[ZhongYang]批准了《关于建议为“中宣部阎王殿”彻底平反[PingFan]的请示报告》,让整个宣传系统精神大振。1979年10月30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ZhongGuo]文学艺术工作[GongZuo]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之后,文艺创作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新作品。

    6年批阅2000多封群众来信

    1980年2月,胡耀邦在中共[ZhongGong]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ZhongGong]中央[ZhongYang]政治局常委、中央[ZhongYang]委员会总书记,中央[ZhongYang]书记处书记。1981年6月,在中共[ZhongGong]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ZhongYang]委员会主席。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ZhongGong]第十二届中央[ZhongYang]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ZhongYang]委员会总书记(按照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不再设中央[ZhongYang]委员会主席这一职务)。在任期间,年届古稀的胡耀邦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献给了工作[GongZuo]。

    据《人民日报》报道,胡耀邦从1979年到1985年6年多的时间里,共批阅群众来信2000多封,平均每天都要批阅一封。1984年10月,旅日华侨韩洪烈给胡耀邦来信,谈到由于他父亲在“文革”期间被遣送农村,弟弟韩仲元失去上学机会,走上了犯罪道路被判刑,刑满释放后没有工作[GongZuo],一家三口生活很困难,希望有关部门能为他安排工作[GongZuo]。胡耀邦对这封信非常重视,并作出了妥善处理。

    深入基层、关心民众是每一位跟胡耀邦共事过的人对他的共同印象。1985年秋天视察西北时,胡耀邦一行住进当地一个[YiGe]兵站的两层楼。随行工作[GongZuo]人员安顿他上楼休息后,便在楼下打起扑克来。玩了一会儿上楼去,却发现胡耀邦不见了,大家全都慌了神儿,赶紧问门口的哨兵:“看见总书记出去没有?”哨兵摇摇头。找了半天还是没有,只好又问那个哨兵:“看见个小老头儿出去没有?”哨兵说:“看见了,一个[YiGe]人往那边的村子去了。” 当工作[GongZuo]人员找到胡耀邦时,发现他正盘腿坐在一户农家的炕上,跟一群老汉们聊得兴高采烈呢。

    1987年1月,胡耀邦在中共[ZhongGong]中央[ZhongYang]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辞去总书记职务,同年11月当选为中共[ZhongGong]第十三届中央[ZhongYang]政治局委员。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在北京[BeiJing]与世长辞,终年73岁。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