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周恩来干革命的经费从哪儿来--国家年鉴(4)
吴在清华时,曾收到过周的信,说他打算去法国学习。临行前,周还专门到清华,因为清华园中从南开[NanKai]来的学生甚多,周是特来告别,几乎每个人都寒暄过了。可见周为人交游既广,又为事精细。在吴国[WuGuo]桢眼中,那时的周恩来[ZhouEnLai]几乎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儒家信徒。晚年的他曾这样表示:如果那时有人告诉我,周将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我敢用我的生命打赌说不会。
有时一个人成为什么,是不以他人意志甚至自己[ZiJi]意志为转移的。周当然成了共产主义者,这应该说和他留法有关。法国是社会主义的大本营,它向全世界尤其是东方散播社会主义的种子。不独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源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中国的周恩来[ZhouEnLai],越南的胡志明,柬埔寨的波尔布特,他们[TaMen](包括他们[TaMen]身边的一批人)之为东方国家中著名的社会主义领袖,都有其法国留学背景。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往往是吃什么奶长什么肉。不独吴料不到周成了社会主义者,他又岂能料到自己[ZiJi]后来成了自由主义者?他更没料到的是,他的留美背景固然给他在国民党内带来了升迁的方便(这当然与他的能力有关,也因蒋介石要做给美国人看),但这个背景所带给他的那渗入到血液中的东西,不是又最终导致了他和蒋氏父子无法回避的冲突和彻底的决裂?
两个不同的路线图:周恩来[ZhouEnLai]向西去了法国,吴国[WuGuo]桢向东去了美国,彼此背向而驰,这或许就是他们[TaMen]“不同路”的开始吧。
吴国[WuGuo]桢是1926年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回国的。这时的周恩来[ZhouEnLai]已经是共产党的“有名人物”了,同时也是一个被一般人认为的“危险人物”,而此刻吴国[WuGuo]桢尚未出道,在国民党那边谋个职员,科长而已。按照吴的口述,1927年他在上海时,曾经路遇一次周恩来[ZhouEnLai]。关于这次路遇,吴本人的口述倒很简单,而他夫人黄卓群的转述,却较详切。
那是一个星期日,吴乘电车去法租界探访朋友,途中一车站,吴见一人赶上电车。那个人开步走路及上车的步态,让吴立即感觉到这是周恩来[ZhouEnLai]。正起身要过去,电车启动,车身一晃,吴复又被晃而坐下。却见来人上车后,手把车柱,眼光向全车一扫,见到吴时陡然一愣,随即目光转往别处,不再回视。由于车上人多,吴不能看清那人面目,但他仍想挤过去。这时隔着人群,吴看见了此人的侧面。头上带帽,低压额角,颊上留有胡须,不像周恩来[ZhouEnLai]。吴不禁有点迟疑。可是观其眼角,又觉十分相像。然而此时,那人突然把身一转,完全背对着了吴。不想这转身的动作,使吴又确认此人为周无疑。吴知道这是化了妆,而且对方不愿意认自己[ZiJi](请注意,这时是国民党“清党”的1927年)。在吴心想,也许周有急难,自己[ZiJi]不能置之不顾。于是他挤到对方身边,低低地喊道“翔宇,翔宇”,对方却推说不认识。双方在欲认不认时,车到一站,车门刚开,那人几乎是跳下车去,头也不回,匆匆消失在人流中。
以后,吴有机会见到周恩来[ZhouEnLai]时,曾当面问及当年电车上的事,周予以否认。以至那次路遇,在他们[TaMen]两人之间,尤其对吴国[WuGuo]桢,成了个悬案。
真正等到两人正式见面,则是十年后的1938年了,因抗战而国共合作,共产党又可以公开化。此时,吴国[WuGuo]桢已是国民党的汉口市市长了。
那天吴下班回家,夫人黄卓群说:你的共产党的好朋友今天来看你了。吴讶问是谁,黄说是周恩来[ZhouEnLai]。吴问夫人,你看见他了吗?夫人说他丢了张名片给佣人就走了,自己[ZiJi]并未见着。吴拿过名片当即就去了八路军办事处的驻地。一勤务兵应门,吴表明身份,他就接引吴进了屋。吴刚坐下,周恩来[ZhouEnLai]就从里屋出来,一面与吴握手,一面叫道“峙之,峙之”,吴接握双手,也不禁回叫“翔宇,翔宇”,毕竟从清华最后一次见面,到彼时已经二十年了。可是,喊过各自的私字后,两人居然长久地相顾无言。由于吴比周小五岁,少长有序,所以和周在一起,吴都是让周先说话。这次也是这样,吴等周先开口,可是周只是仔细看吴,而且看了又看,并无说话的意思。不安之下,吴只得开口道安,无非住地是否合适,需要什么帮忙。周的回答也很简单。彼此应答之间,没有[MeiYou]兄弟的亲热,却显出了因“道不同”而形成的“隔”。
隔了好一会儿,周仍无言。吴又张口:我们[WoMen]二十年不见,今天你到汉口,我想请你订一时间,我与夫人请你晚餐。不请外人,只请南开[NanKai]旧日同学陪你。你说好吗?周说“很好”,于是订在六天之后,吴便告辞,周亦未挽留。前后不过十五分钟,两人二十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就这样客套完了。
等到吴国[WuGuo]桢回家后,和夫人商量这一顿饭怎么请,却发现是个难题。二十年的弟兄不见面,吴此时又是汉口市长,好好请一次,本在情理之中,而且也不困难。但吴夫人犹犹豫豫,她觉得:周是共产党员,请别人好请,就是不知道该怎样请共产党员。她试探着说:汉口最好的厨子是银行公会的厨子,最贵的酒席是三十六元的一桌。我们[WoMen]就这样办,好吗?可未待吴说话,自己[ZiJi]却又摇头:不好,不好。他是共产党,共产党天天骂国民党人是贪官污吏,只图自己[ZiJi]享受,不顾民众福利。我们[WoMen]请他,他如问起这宴席是何处叫的,我们[WoMen]如实说,这不是证明了共产党的话,官僚阶级和买办阶级攫取特殊权力了吗。汉口平常酒席只十六元,它却贵上一倍多,就算周恩来[ZhouEnLai]相信你不贪污,但传到其他共产党人那里,不就间接证明你也贪污吗。
两人都笑了。商量来商量去,决定“与其奢也宁从简”,就在市上叫一桌十六元的普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