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毛泽东反围剿时期的奇妙战术--国家年鉴
试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不正是这样的吗?毛泽东[MaoZeDong]初上井冈山,不过千余人,朱、毛会师后才扩大到万余人。这时已经经历了湘赣敌人[DiRen]的多次“围剿[WeiJiao]”。在最初三年里,他们度过了红军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当红军发展到三万人时,敌人[DiRen]更大规模的“围剿[WeiJiao]”也随之到来了。第一次大“围剿[WeiJiao]”的敌军是十万人,第二次大“围剿[WeiJiao]”的敌军是二十万人,第三次大“围剿[WeiJiao]”的敌军是三十万人,第四次大“围剿[WeiJiao]”的敌军是五十万人。除了第五次“围剿[WeiJiao]”因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而失败以外,前四次反“围剿[WeiJiao]”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敌人[DiRen]每一次都以堂堂之阵汹汹而来,恨不得一口吞灭红军、吞灭苏区,但每一次都被英勇的红军打得损兵折将、狼狈奔逃,以致敌军官兵一听进入苏区就谈虎色变。试想,反动派以举国之力却无法击灭弹丸之地,以装备完善的几十万大军却无法对付连子弹都很缺乏的弱小的红军,这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我军究竟是采取了什么奇妙的战术才得以克敌制胜呢?
在第一次反“围剿[WeiJiao]”前的动员大会上,毛泽东[MaoZeDong]曾写了一副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DiRen]。”这就是毛泽东[MaoZeDong]战略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
红军闻名的十六字诀,是朱德、毛泽东[MaoZeDong]统率的红军在游击战争中创造而为毛泽东[MaoZeDong]总结出来的。据说最早出现在1928年的1月,当时还只有“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二个字,是毛泽东[MaoZeDong]在遂川城主持召开前委和万安县委的联席会议上提出来的,以后就逐渐完备起来。等到红军发展到三万之众,为了迎接更艰巨的任务,红军已进入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战略转变。那个“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后半句话,就成为红军运动战的方针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蒋介石向中央苏区接连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围剿[WeiJiao]”。前三次反“围剿[WeiJiao]”,是毛泽东[MaoZeDong]亲自指挥的,第四次反“围剿[WeiJiao]”是周恩来、朱德指挥的。这四次反“围剿[WeiJiao]”都是以运动战的方式,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取得圆满胜利的,在我军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这种战术的第一个要点就是诱敌深入。为什么要诱敌深入呢?原因有三:一是把敌人[DiRen]放到根据地内部来打,是为了得到根据地优越的群众条件;二是疲惫敌人[DiRen],并使我方兵力集中;三是在运动过程中发现敌人[DiRen]的弱点。这种战术的第二个要点是各个击破。敌人[DiRen]“围剿[WeiJiao]”往往是采用多路分进合击,将我主力压缩至中心地区聚而歼之。这种战术自然来势汹汹,而毛泽东[MaoZeDong]却不慌不忙,在诱敌深入中首先选择其中的一路,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歼灭,然后逐次击破其他。至于首先选择的那一路,或者是敌人[DiRen]的弱点,或者是足以影响全局的要害,则视情况而定。当然,开始实行这种战术,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因为诱敌深入,从表面上看,就会丧失土地,也会使根据地的人民受到危害,不仅指挥员想不通,人民群众也有很大顾虑。但是当根据地军民尝到胜利的甜头,这一切顾虑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里,我们还是简要叙述一下毛泽东[MaoZeDong]亲自指挥的三次反“围剿[WeiJiao]”战争,以便从中领会他对上述战术的运用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