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22岁女县委书记成功策划“元宵节”大营救--中国年鉴
当年地下[DiXia]党江津[JiangJin]县委[XianWei]临时机关所在地———白沙“石猪槽”现已不复存在。
1927年岁末的一个深夜,寒气在夜色中弥漫。
“就按照刚才的部署,一定要不动声色地把五名同志[TongZhi]救出来。”在江津[JiangJin]县白沙场附近石猪槽的“周家洋楼”地下[DiXia]室内,身穿夹棉旗袍的周家“五小姐”、年仅22岁的周敦琬环视四周,斩钉截铁地说。
此刻,她的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DiXia]党江津[JiangJin]县委[XianWei]书记,正主持召开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题是:如何营救[YingJiu]前不久被捕的五名同志[TongZhi]。
代号“江景贤”泄露天机
五名同志[TongZhi]被捕
江津[JiangJin]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地方党史专家庞国翔介绍说,当时由于大革命陷入低谷,共产党组织活动纷纷转入地下[DiXia]。地下[DiXia]党江津[JiangJin]县委[XianWei]成立于1927年4月,由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教务主任兼外语教员周敦琬任县委[XianWei]书记。
周敦琬出生于江津[JiangJin]望族,19岁从燕京大学外文系毕业,精通英语和法语。回江津[JiangJin]任职后,姿容清雅、仪态大方的她很快赢得“江津[JiangJin]才女”的美誉。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早在1924年就由萧楚女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白色恐怖下,地下[DiXia]党工作极其危险。周敦琬为此非常低调。除了上课,她很少独自在公开场合露面,完全是“大家闺秀”的做派。凡是党的工作,她都极度审慎,联系材料用化学药水书写,刻印党的宣传小册子,总是夜深人静在密室里一人进行。
但在敌人无孔不入的监视下,党组织还是遭到了破坏。1927年7月,县城[XianCheng]对岸德感坝一名地下[DiXia]党员用“江景贤”代号与县委[XianWei]委员杨月湘进行联络通信,被特务截获。特务破译出“江景贤”就是“江津[JiangJin]县”谐音,当晚即将县中的党员马若苏、喻凌翔秘密逮捕。
10月10日,江津[JiangJin]中山中学进步学生王利初写了一篇文章,揭露国民党和军阀的腐朽和反动,结果也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一周后,驻江津[JiangJin]的国民党22军政治部到校翻查出这篇文章。第二天军长赖心辉派兵将学校包围,县委[XianWei]委员杨继杭、党员熊季光和进步学生王利初被捕。
白色恐怖下
策划“四不”营救[YingJiu]方案[FangAn]
面临党组织即将暴露的危险,周敦琬临危不乱,立即将党组织所有文件装在一个罐子里,埋入学校背僻处地下[DiXia]。她指示已暴露的杨月湘疏散,自己却沉着应战,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
10月下旬,眼看形势进一步紧张,周敦琬决定转移县委[XianWei]机关,将其迁到离江津[JiangJin]县城[XianCheng]45公里的“石猪槽”“周家洋房”里。
庞国翔分析说,这在当时是最好的选择———石猪槽位于白沙镇东南约3里一处叫溜马岗的山岗上,离驻有国民党军警宪特机关的江津[JiangJin]县城[XianCheng]较远,位置隐蔽。而且周家及其外祖父邓家都是白沙镇的大族,两姓关系很广。周敦琬利用这些关系,在白沙镇上场口麻柳湾街设立了秘密交通站,成功拦截了县城[XianCheng]军警宪特派来的“侦探”,使县委[XianWei]安全得到了保障。
临时机关稳定下来后,周敦琬迅速召开会议,研究营救[YingJiu]方案[FangAn]。
会上,县委[XianWei]委员朱近之介绍了潜回县城[XianCheng]打探到的情况:被捕同志[TongZhi]拒不认罪,还被羁押在县衙牢房。但鉴于组织刚遭到破坏,物资人力都奇缺,靠交赎金或者“劫狱”等营救[YingJiu]方式都不现实。
大家反复商量,最后在周敦琬提议下统一了三条意见:一是应立即行动,争取在即将召开的地下[DiXia]党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前救出同志[TongZhi];二是营救[YingJiu]要做到“四不”,即不流一滴血、不花一分钱、不惊动群众、不露声色;三是营救[YingJiu]由党委委员杨月湘和黎建藩具体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