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共产党员马海德:高鼻子的中国医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马海德[HaiDe]原名乔治[QiaoZhi]·海德[HaiDe]姆,1910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的一个阿拉伯移民家庭。1933年11月,刚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乔治[QiaoZhi]听说在上海一带流行着一种东方的热带病。同情心促使他下决心越过重洋,到中国[ZhongGuo]去为苦难的人民解除病痛。
乔治[QiaoZhi]来上海后,很快开了一家诊所。遇到贫困的病人就以低廉的价格或者免费为他们诊治。他的做法引起了上海进步人士的关注,慢慢地乔治[QiaoZhi]开始用自己的诊所为这些特殊人士提供方便。
1936年,在宋庆龄的推荐下,两个外国人出现在中国[ZhongGuo]工农红军最高指挥部驻地。一个名叫埃德加·斯诺,另一个名叫乔治[QiaoZhi]·海德[HaiDe]姆。几个月后,斯诺完成采访,离开陕北,之后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ZhongGuo]》。乔治[QiaoZhi]·海德[HaiDe]姆自愿留在了中国[ZhongGuo]工农红军,成为红军的卫生部顾问。1937年,他跟随周恩来到宁夏工作,看当地大多数回族兄弟姓“马”,于是他把“海德[HaiDe]姆”调过来成了“马海德[HaiDe]”。同年,马海德[HaiDe]加入了中国[ZhongGuo]共产党。他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精湛的医术为解放区军民服务,并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之后,马海德[HaiDe]彻底留在了中国[ZhongGuo],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同时获得了一份美好爱情。他结识了中国[ZhongGuo]姑娘周苏菲,并与之携手在革命道路上相依相伴了48年。
马海德[HaiDe]的中国[ZhongGuo]国籍是与共和国同时诞生的,马海德[HaiDe]深深地为自己成为新中国[ZhongGuo]公民而自豪。1950年,他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以新中国[ZhongGuo]主人翁的姿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新中国[ZhongGuo]卫生事业的开拓和建设。他经常在医疗第一线为病人服务,坚持每周到北京协和医院去看门诊、参加会诊。卫生部成立专家局后,决定给外国专家涨工资,其中也有马海德[HaiDe]一份,他拒绝领取。他说:“我是中国[ZhongGuo]人,不是外国专家。这钱我不能要。”
在之后的10年中,他带医疗队上山下乡,足迹遍布全国除台湾和西藏外的所有省份。后来,马海德[HaiDe]又把精力转移到医治麻风病的工作上。
马海德[HaiDe]去麻风病医院,从来不穿隔离衣,也不穿白大褂,还与病人亲热地握手问好,查病时总是多次复查,生怕误诊。碰上患者脚底溃疡,他还把病人的脚抱在怀里仔细检查。病人请他喝水,吃水果,他从不拒绝。
就在马海德[HaiDe]去世前的一个月,他依然念念不忘麻风病的防治工作。他强忍着病痛,召集云南、贵州等省负责防治麻风病的工作人员开会,研究同国外合作的问题。在病床上,病危的他还要求妻子为他读各地寄来的有关麻风病的材料和信件。
1988年10月3日,这位高鼻子的中国[ZhongGuo]医生在他的第二故乡——中国[ZhongGuo]这块土地上,含笑走完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记者王思海、周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