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王有德--国家史册
初春的西北大地,乍暖还寒。黄色的山峦绵延起伏,风起处尘土飞扬。一位清瘦的老人和职工[ZhiGong]顶着风沙挥锹植树,“发扬劳模精神,绿化灵武山川”的横幅矗立在风中……带头植树的老人名叫王有德,他就是每年以3万亩的进度为沙漠[ShaMo]披上“绿装”、创造治沙奇迹的“全国[QuanGuo]治沙英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王有德与沙漠[ShaMo]的抗争早在20多年[DuoNian]前就开始[KaiShi]了。
王有德1954年出生于宁夏灵武市一个回族家庭。曾经水草丰美沃野千里的家乡是他儿时的乐园,可随着过度放牧,土地植被退化,风沙一天天逼近家园。十几年里人们背井离乡,前后有20多个村子、3万多人被迫迁移,200多种动物随之消失……“从那时开始[KaiShi]我心里就跟沙漠[ShaMo]较上劲了,一定要把毛乌素沙漠[ShaMo]侵吞的土地夺回来。”王有德说。
1985年,王有德调任宁夏白芨滩防沙林场[LinChang]副场长,面对的却是一个没有想到但可以理解的林场[LinChang]——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粗放管理和陈旧观念,生产已多年[DuoNian]徘徊不前,职工[ZhiGong]一年中有7个月无事可做,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生活十分贫困,2/3的人要求调走。
“先治穷,让职工[ZhiGong]富起来;再治沙,让沙漠[ShaMo]绿起来!”深入调研之后,改革[GaiGe]林场[LinChang]现状的动力和改善职工[ZhiGong]生活的使命感开始[KaiShi]汇聚成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在王有德心里萌动。
“要使林场[LinChang]彻底摆脱困境,必须从管理上动手术!”他力排众议在林场[LinChang]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GaiGe]。改革[GaiGe]当年,全场完成造林5093亩,减少抚育成幼林费用2.5万元,实现纯收入9万多元,白芨滩林场[LinChang]实现了“起死回生”的大逆转。
为了筹集更多治沙经费,王有德顶着压力四处贷款筹钱建实体,柳编厂、机砖厂……沉寂多年[DuoNian]的场子开始[KaiShi]重新焕发生机。
从1976年到林业系统工作至今,王有德和植树造林打了30多年[DuoNian]交道,他记不清自己种了多少棵树,造了多少片林,但他清楚地记得这些树什么时候需要防虫治病,什么时候该施肥浇水,长年累月,他的指甲缝里钻满了抠不出、洗不净的泥土,身上是抖不尽的沙子。
“爱场如家、爱林如命。”王有德这样诠释白芨滩精神。寒冬腊月,他带领职工[ZhiGong]顶着凛冽的寒风在沙丘上扎草方格;春天为了多植柠条、花棒、沙柳,他们吃在沙区,睡在野外;风沙不停地摧毁辛苦栽下的树苗,他们就不停地补种,直到树木连成片,把流沙牢牢锁住……
2007年4月,王有德被全国[QuanGuo]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QuanGuo]治沙英雄”称号,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QuanGuo]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治沙人。2009年,王有德被评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昔日黄沙满天、生态条件极其恶劣的贫困林场[LinChang],如今已是物种丰富、生态优良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些外援林业科研项目纷纷落户,白芨滩被国内外治沙专家誉为世界综合治理沙漠[ShaMo]的杰出典范。
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中,王有德和职工[ZhiGong]们风里来沙里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沙进人退、人进沙退。315名职工[ZhiGong]建设和管护着148万亩自然保护区,以每年治沙造林3万亩的速度,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ShaMo]西南边缘,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绿色屏障,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据新华社银川4月8日电 记者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