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杨怀远--国家年鉴
新华社上海5月19日电(记者王腾飞、黄安琪)“扁担[BianDan]精神万岁”、“A wonderful experience”……几十种文字、200多处旅客[LvKe]留言,让眼前的几十根扁担[BianDan]“与众不同”。它们,正是伴随着全国劳动模范走过38年“扁担[BianDan]生涯”的“新式武器”。
杨怀远[HuaiYuan]是安徽庐江人,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从部队复员到上海海运局,在海轮上做服务员。扫垃圾、拖地板、倒痰盂、刷厕所、送开水、铺床单……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让杨怀远[HuaiYuan]获得无数荣誉的,正是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一根根扁担[BianDan]。上船下船的时候,他用扁担[BianDan]将旅客[LvKe]的行李挑上挑下,义务服务,他的肩上有两块像肉馒头一样的肉疙瘩,正是38年来挑扁担[BianDan]磨出来的。
“当时的外国旅客[LvKe]说我这个扁担[BianDan]比美国人小汽车好,小汽车还不能进客房,我的扁担[BianDan]行。”杨怀远[HuaiYuan]说。有人作了统计,杨怀远[HuaiYuan]在工作期间一共使用过47根扁担[BianDan]。而在很多扁担[BianDan]上,都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各国旅客[LvKe]的感谢留言。“每一条留言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想起来就会很温暖。”杨怀远[HuaiYuan]陷入了回忆中,“这是一位上海工艺美术公司的雕刻家留下的篆刻,这是一位台湾朋友随手写下的,这是一位12岁的小朋友画的……”其中,还有一根特殊的便携式“折叠扁担[BianDan]”,直到现在,杨怀远[HuaiYuan]出行时还带着它,随时随地为他人“挑担”。
如今,杨怀远[HuaiYuan]的年纪越来越大,他说:“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变成拖拉机、起重机、大卡车,给更多的旅客[LvKe]帮更大的忙。”
除了做旅客[LvKe]的“小扁担[BianDan]”,杨怀远[HuaiYuan]还是旅客[LvKe]的“万能保姆”。他一直坚持在五等舱里工作,为孩子洗尿布,为病人洗疮口,为老人挑行李,为妇女背孩子,被旅客[LvKe]称为“老人的拐杖”“孩子的保姆”“聋子的耳朵”“哑巴的嘴巴”“瞎子的眼睛”“病人的护士”……旅客[LvKe]丢了钱包,他就自己掏钱无偿支援;旅客[LvKe]没有伞,他就自己买伞赠送,38年来,送出的伞已超过200把。
1991年,杨怀远[HuaiYuan]被调到跑香港线路的豪华大客轮。为了更好地为旅客[LvKe]服务,他开始学习广东话和英语,这个几乎没有读过书的服务员,很快地掌握了英语的基本会话。
“他学英语的时候,我给他抄音标,让他带到船上去,还买了个录音机给他。遇到不懂的,他还经常找旅客[LvKe]问。”杨怀远[HuaiYuan]的妻子佘秀英说。
杨怀远[HuaiYuan]曾经担任民主5号轮的政委,但是出于对平凡工作的热爱,他主动辞去领导职务,甘当一名普通的服务员,坚持用小扁担[BianDan]义务为旅客[LvKe]送行李。“我习惯在基层为旅客[LvKe]服务,也爱上了为旅客[LvKe]‘挑扁担[BianDan]’,感觉最能体现我的自我价值,也最开心。”杨怀远[HuaiYuan]说。
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杨怀远[HuaiYuan]开创了“扁担[BianDan]精神”,并因此获得全国劳模、“五一”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模等荣誉近60项。杨怀远[HuaiYuan]曾是中共十三大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接见。
1995年,他出版了一部17万字的著作《为人民服务到白头》,记录了自己的服务经验和体会,教年轻同行不断探索服务规律、提高服务技艺。如今,杨怀远[HuaiYuan]的事迹不仅传遍全国,而且名扬海外。
链接
■《讲点服务学》
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杨怀远[HuaiYuan]用日记积累了6000余首服务诗歌、顺口溜,还把服务经验编写成40余万字的《讲点服务学》。退休后,他成为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应邀到学校、单位等作了600多场“学雷锋,为人民服务最光荣”的报告,制作了40多条小扁担[BianDan]送给小朋友,践行了“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的承诺。
(本报记者 王逸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