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林秀贞--中国年鉴
新华社石家庄5月23日电(记者王民)“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林秀贞把母亲[MuQin]经常对她说的这句话深深记在心里,并且落实到行动上。30多年来,林秀贞义务赡养[ShanYang]了6位孤寡[GuGua]老人[LaoRen]并为他们[TaMen]养老送终,他们[TaMen]大都活到80多岁,还为8名残疾人安排就业[JiuYe],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她用无疆大爱感动了人们。
5月10日,林秀贞赡养[ShanYang]的最后一位孤寡[GuGua]老人[LaoRen]朱书常因突发大面积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QuShi]。这位在林秀贞家生活了31年的老人[LaoRen],去世[QuShi]时81岁,在当地称为“喜丧”。但是,老人[LaoRen]走得太突然,还是让林秀贞难以接受。
林秀贞说:“常爷走的前一天晚上,吃了一碗饺子、半碟子炒菜和香肠,喝了二两酒,没有[MeiYou]任何征兆。谁知这个病来得太突然,哪怕让我伺候伺候再走,我心里也有个接受的过程……”林秀贞原以为常爷突发脑血栓,花1000多元买来防褥疮气垫床让常爷躺在上面,她已经做好了长期伺候的准备,可是常爷只享受了三四个小时。
朱书常从发病到去世[QuShi]的半天时间里,不能说话,但只要抓住林秀贞的手就不放。朱书常弥留之际,气管里有痰,呼吸困难,林秀贞的丈夫反复扶起老人[LaoRen]排痰近20次,累得满头大汗。朱书常去世[QuShi]后,林秀贞的儿子和女儿给老人[LaoRen]擦身子,剪指甲,换装裹衣服,让老人[LaoRen]干干净净、有尊严地走。常爷去世[QuShi]前后,林秀贞夫妇曾多次服用速效救心丸。
林秀贞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共产党员。她的母亲[MuQin]是抗战时期妇救会会员,从林秀贞懂事起,母亲[MuQin]就经常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三个手指头对她说:“做人不能走歪道,也不能走偏道,只有走中间的正道。走正道就是听党的话,多为社会作贡献,咱不是大英雄,做不了大事,但咱可以做小事。”
1987年,林秀贞和丈夫用多年的积蓄,在村里办起了一家小型玻璃钢厂,为8位残疾人创造就业[JiuYe]岗位,还帮助他们[TaMen]解决了婚姻、看病等许多生活困难。手头宽裕了,林秀贞不仅把这些钱都用于赡养[ShanYang]孤寡[GuGua]老人[LaoRen]们,还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贫困家庭子女走进大中专院校。她帮助29名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圆了他们[TaMen]的“家庭梦”“养老梦”“就业[JiuYe]梦”。她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为村里修路、打机井、文化娱乐队伍建设、乡村中小学等公益事业捐资出力。
林秀贞做过多少善事,可能她自己都说不清了。但她清楚记得入党的日子:1971年11月25日。如今,林秀贞开办的工厂一直没有[MeiYou]做大,家里到现在也没有[MeiYou]存款,依然住在土墙包砖的小矮房里。她说:“我这样做不后悔。那么多不幸的人得到了幸福,他们[TaMen]的笑声、他们[TaMen]的长寿、他们[TaMen]的好日子、他们[TaMen]对我的深情,就是我的财富。”
10余年来,林秀贞先后被评为枣强县“巾帼十杰”、“十佳尊老敬老模范”、衡水市“三八”红旗标兵、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MuQin]、全国道德模范、新中国“双百人物”等荣誉称号。
链接
■评剧《大爱无声》
衡水市评剧艺术团编排的现代评剧《大爱无声》以林秀贞事迹为原型,由陈幼军、李汉云编创。该剧将林秀贞这位30年如一日,义务赡养[ShanYang]孤寡[GuGua]老人[LaoRen]、抚养患病儿童、安置残疾人就业[JiuYe],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感动中国的普通农村妇女党员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
(本报记者 王海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