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王若飞在绥远--国家史册(2)
20元购得昭君坟附近墓地
1932年春,王若飞的舅父黄齐生赶到归绥探望。在见王若飞前,黄齐生找到傅作义,请求释放王若飞,傅作义却要黄齐生劝说王若飞,留在绥远干事,只要答应,马上出狱。黄齐生把傅作义的意见转告王若飞,王若飞坚决不答应。黄齐生说:“你这样刚正不阿,他们不会放过你的。设有不幸,遗蜕何归?”王若飞答道:“一火了之。”黄齐生说:“苟有幸,其葬于昭君墓侧?”王若飞还给其妻子李培之写了封信,信中说:“别了,我们在红旗下齐聚,又在红旗下分手!”黄齐生用20元在昭君坟附近为王若飞购买了块墓地。
当时,国民党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很赏识王若飞的才华和胆识,曾对人说:“军人上战场,脸也得白一白,他在刑场上竟面色不变,态度自若,人才都出在共产党内了。”
傅作义请来王若飞进行长谈,表示只要答应出狱后在绥远做事,就可无条件释放。王若飞拒绝了傅作义的条件,反而要求傅作义开展群众[QunZhong]运动,实行反蒋抗日。
在狱中,王若飞为争取傅作义同情共产党主张,参加到抗日行列,曾给他写过很多信。1933年1月30日,王若飞得知日军进攻山海关的消息后,写下了《致绥远傅主席书》,他对当时国内外形势、中日双方的特点、抗日战争的方针、反对日本策略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ZiJi]的见解。
有一次,王若飞问傅作义:“省政府对面影壁墙上写的《礼记》上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什么意思?”傅作义答:“这是我的施政纲领,就是我施政要达到的目标。”王若飞听后笑着说:“今天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是整个的贪污社会,这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光凭你自己[ZiJi]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吗?”王若飞随后要求傅作义给他几本书阅读,傅作义便送了一套《四书》。王若飞在书上作了万言批注,大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思想体系斗争[DouZheng]的理论,然后又将书还给傅作义,傅作义看了他的批注后,惊叹地说:“他把《易经》讲活了。”
二次将敌法庭变成演讲厅
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敌人[DiRen]感到从王若飞嘴里得不到他们需要的东西,把他长期关押在包头[BaoTou],很可能会发生问题。于是,他们把王若飞送到绥远省政府所在地归绥的“第一模范监狱”。
绥远高等法院不久就开庭审讯王若飞,法庭上戒备森严,伪高等法院院长和法官端坐台上。审讯开始,法官问:“你参加共产党后,有什么犯罪活动事实”王若飞反问道:“我问你,什么叫犯罪”法官说:“犯罪就是触犯了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王若飞抓住这个问题进行了有力的回击:“什么民国,你们[NiMen]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一群强盗!所谓‘紧急治罪法’,无非是保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法律!试问,你们[NiMen]在制定这种法律的时候,有哪一个[YiGe]工人、哪一个[YiGe]农民、哪一个[YiGe]其他劳动者参加过你们[NiMen]执行这种法律,只能说明你们[NiMen]是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封建势力的忠实奴仆!”
王若飞的质问,弄得敌法官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得强词夺理地说:“反正你有罪。”王若飞说:“我有什么罪我犯的是反对你们[NiMen]祸国殃民的‘罪’,是反对你们[NiMen]投敌卖国的‘罪’,是反对你们[NiMen]专制独裁、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罪’。如果你们[NiMen]是英雄好汉,可以到大庭广众之中,让群众[QunZhong]评一评理,是共产党犯罪,还是你们[NiMen]犯了十恶不赦的滔天大罪!”敌法官不敢正面回答,只好说:“这里不是和你开辩论会,这是在审问。”王若飞接着说:“我们共产党人,从来都是尊重事实的,我讲的话句句有凭有据,是全国民众所周知的事实,回避事实、不尊重事实的正是你们[NiMen]。”在王若飞的质问面前,敌法官不知所措,只好宣布退庭。
8个月后,敌法庭对王若飞进行了第二次审讯。王若飞早就做好了准备,决定以敌人[DiRen]的法庭为讲坛,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主张。审讯一开始,王若飞便抓住时机,滔滔不绝地发表了演讲:“共产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肩负着创造历史的光荣使命。它有千万人作为后盾,一个[YiGe]人倒下,无数人奋起,后继者定会一天天增加,直到最后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社会。”敌法官几次想打断他的话,都未能奏效,最后十分狼狈地结束了审讯。
最后,绥远高等法院判处王若飞15年徒刑,宣判之后,王若飞用红线在自己[ZiJi]的帽子上绣了个“出”字,他对难友说:“敌人[DiRen]判我15年徒刑,老实说,我肯定坐不了15年,因为中国革命用不了15年定会成功。”
组建狱中党组织领导绝食
1936年7月,王若飞被秘密押送到山西省太原的陆军监狱。到陆军监狱以后,王若飞把二十几名政治犯按监房分成4个学习小组,每组五、六个人,全狱又建立一个[YiGe]核心小组,这个核心小组由共产党员组成,由他本人亲自负责,实际上是狱中的党组织。王若飞对狱中的同志[TongZhi]们说:“凡是能团结的人,都要把他们团结起来,我们能够争取的人而不去争取,就可能被敌人[DiRen]利用。”
在狱中,王若飞领导了一次绝食斗争[DouZheng]。他们向监狱当局提出了三项要求,即改善伙食、去掉脚镣、允许阅读书报。敌人[DiRen]以所谓“优待”为名,给王若飞去掉了脚镣,并把他一个[YiGe]人搬进了“优待室”,企图,把王若飞和群众[QunZhong]隔离开。王若飞明白这是他们的诡计,拒绝接受。狱中党员研究,认为王若飞去“优待室”对开展狱中斗争[DouZheng]更为有利,这样他可以自由一些,容易掌握各方面的动态,也便于与外界取得联系。根据同志[TongZhi]们的意见,王若飞将计就计搬进了“优待室”。另外,在准备绝食的过程中,同志[TongZhi]们决定留他一个[YiGe]人不参加绝食,以便利用“优待”的条件,到普通犯人中间进行工作,取得全狱难友对绝食的支持,并设法与外界联系。
绝食斗争[DouZheng]开始后,王若飞到普通犯人中间,了解他们的反映,说明绝食斗争[DouZheng]是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得到了全狱难友的支持。绝食斗争[DouZheng]最终取得了胜利。
王若飞对同志[TongZhi]们说:“我们革命者只有经常关心群众[QunZhong]的利益,和群众[QunZhong]团结战斗在一起,才能无往而不胜利。”
“一切为人民打算”成遗言
随着全国抗日战争形势的形成,经党中央的积极营救,1937年5月,王若飞终于跨出了国民党的监狱大门,立即投入到了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DouZheng]中。
抗日战争期间,王若飞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总政治部秘书长、中央军委参谋长、八路军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和党务研究室主任等职,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发展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巩固和建设陕甘宁边区倾注了大量心血。
抗战胜利后,王若飞又随毛泽东、周恩来同志[TongZhi]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在谈判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1946年4月8日,王若飞要回延安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工作的开展情况,却踏上了一架不归之航班。
王若飞临回延安前,向周恩来同志[TongZhi]道别说:一切为人民打算。这也是王若飞一生的真实写照,为了人民和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章资料来源于《新华网》,图片均为资料图)
小传
王若飞 1896年10月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县,原名王运生,后来用王若飞、黄敬斋等名。他于1917年赴日本留学,1919年11月到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王若飞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3月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3月回国后,先后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豫陕区党委书记、党中央第一任秘书长。1945年,王若飞参加国共两党重庆谈判,1946年,因飞机失事遇难。
甥舅之间感情很深
王若飞在法国蒙达尔纪时候,在一家橡胶鞋厂做工,当时他每天工作很辛苦,回到家,却只有睡地铺的份儿,即使这样,仍要受到舅父的“训斥”。看起来舅父有些“霸道”,但他们舅甥之间感情之深超出常人。
王若飞7岁时还不会说话,舅父黄齐生就让他到自己[ZiJi]开办的贵阳达德学校打扫卫生,养着他。后来一个[YiGe]学生交了一篇作文,黄齐生一看,说这肯定不是你写的,学生说是王若飞写的,黄齐生大吃一惊,说他没读过书怎么会写文章,到王若飞住的宿舍掀开褥子一看,褥子底下全是他写的文章、字的纸张,一问才知,都是王若飞趴在教室的窗户上听来的。
从王若飞9岁开始,黄齐生开始对他进行悉心培养,还带着他参加辛亥革命,让他送信送情报。后来,王若飞去日本、法国留学,黄齐生一直陪着,就连坐监狱,也赶到包头[BaoTou]去照顾。
与各种人都能成朋友
据王若飞的儿子王兴介绍,王若飞包容豁达,与各种人都能交朋友。王若飞在法国枫丹白露公学学习法语4个月,一般人一个[YiGe]月用100法郎就够了,他却能花掉200法郎,这些钱都用在交朋友上了。因为爱好交友,各派人士所都能接受他,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王若飞为人豁达,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含糊。当年张国焘叛党之前的最后一顿酒,就是和王若飞喝的。两人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时,曾是一个[YiGe]班的同学,那时候,王若飞就曾当面说过张国焘:你迟早要成为一个[YiGe]反革命。
胆大细心的地下工作者
1927年,王若飞在江苏省如皋县组织暴动,向导带着去接头,走到路边,他随手买了张报纸,一看头版的文章,知道这里的党组织已被破坏,可再走几步就到接头地点了,要是扭头走,就会暴露。刚好那里有个厕所,他进去绕了一圈,出来走了。
1931年,王若飞和吉合以商人身份,一起从苏联回国开展革命活动。吉合是军人,在街上走路,一步就跨过一个[YiGe]水池子,王若飞说:“你不能就这么过,如果你一步过去,路上的人就会想,一个[YiGe]商人,这么宽的池子,能会一步跨过去吗?要慢慢地犹豫一下再过去。”与别人喝酒的时候,吉合哗啦一下把一杯酒就全喝完,王若飞又说:“有钱人不是这样喝的,你是个商人,要慢慢地品,要有风度,喝酒要喝名酒。”说的吉合连连点头称是,内心极为佩服。
喜欢喝酒是有名的
在法国留学时,同学们开会饿了,就叫王若飞去市场买点面包,大伙儿左等右等不见他回来,出去一看,原来他一个[YiGe]人在饭馆里喝酒了。
王若飞写文章时,桌上总要放一杯酒,作报告也是。在延安时,驻南泥湾的部队请王若飞去作报告,他就喝一口酒讲一段,一个[YiGe]勤务兵以为杯里是水,觉得水凉了,就给倒了,续上了热水,王若飞一喝,做出很吃惊的样子:酒怎么成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