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樊锦诗--国家年鉴
据新华社兰州6月2日电(记者王艳明)她用40多年的执著和坚守,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她在敦煌[DunHuang]文化遗产保护[BaoHu]、研究和管理等领域的开拓创新,让世界同行为之骄傲。“敦煌[DunHuang]的女儿”樊锦诗,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DunHuang]。
“党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着保护[BaoHu]祖国文化遗产梦想,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DunHuang]莫高窟。
在敦煌[DunHuang]40多年的工作当中,保护[BaoHu]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在敦煌[DunHuang]遗产保护[BaoHu]的各个领域,樊锦诗和敦煌[DunHuang]研究院的保护[BaoHu]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创新,攻克难题。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DunHuang]遗产保护[BaoHu]翻开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学保护[BaoHu]之路。在她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DunHuang]莫高窟保护[BaoHu]条例》和《敦煌[DunHuang]莫高窟保护[BaoHu]总体规划》近年来先后公布实施。
在敦煌[DunHuang]工作的40多年中,樊锦诗先后担任敦煌[DunHuang]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DunHuang]研究院副院长、敦煌[DunHuang]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作为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敦煌[DunHuang]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樊锦诗深感肩上的重担,丝毫不敢懈怠。她带头参与科研,与国际上优秀的文物保护[BaoHu]机构合作,不断将先进的保护[BaoHu]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DunHuang]遗产保护[BaoHu]。
敦煌[DunHuang]历史悠久,文化灿烂,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可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狭小洞窟和脆弱的壁画开始不堪重负。如何破解保护[BaoHu]与利用的矛盾,实现敦煌[DunHuang]遗产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成了樊锦诗日夜思考的问题。
“不能关起门来搞保护[BaoHu],人们应该享受这一珍贵而优秀的文化遗产。”敦煌[DunHuang]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樊锦诗参加了申遗材料的准备工作,十分清楚世界文化遗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保护[BaoHu]与利用的矛盾正在解决,一个全新的“数字敦煌[DunHuang]”正向人们走来。
2008年底,敦煌[DunHuang]莫高窟保护[BaoHu]利用工程正式开工,这是莫高窟保护[BaoHu]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樊锦诗不会忘记,一份她亲自参与事关敦煌[DunHuang]文物保护[BaoHu]和可持续发展的政协提案,终于作为莫高窟保护[BaoHu]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综合性保护[BaoHu]工程开始实施。
在同行眼里,樊锦诗不光是一位出色的文物保护[BaoHu]专家和遗产管理专家,还是一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敦煌[DunHuang]学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DunHuang]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新成果,敦煌[DunHuang]研究院已经成为国际敦煌[DunHuang]学研究的最大实体,“敦煌[DunHuang]在中国,敦煌[DunHuang]学研究在国外”的历史已经改变。
链 接
■樊锦诗与数字敦煌[DunHuang]
樊锦诗领导的敦煌[DunHuang]研究院在2003年开始筹建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可以让游客在未进入洞窟之前,先通过影视画面、虚拟漫游等形式,全面了解敦煌[DunHuang]莫高窟。(本报记者 王逸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