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李立三:“路线”之外的革命传奇--中国年鉴(2)
【人物志】
李立三
湖南醴陵人,生于1899年,卒于1967年,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在工厂从法共党员[DangYuan]处接受马列思想,1921年回上海[ShangHai]直接入党
他有两个绰号“小大虫”和“坦克车”,表示其性子急躁、杀伐心重;他领导的安源[AnYuan]罢工[BaGong]和五卅运动[YunDong],为其带来美誉且赢得党内的领导地位;而他冒进发动城市兵暴,又为其后半生背上了“立三路线”;文革中遭“四人帮”迫害,他在一所“私牢”内自杀
追忆录
“父亲[FuQin]讲自己错误居多,不太讲功劳”
李英[LiYing]男,李立三和妻子李莎的女儿
新京报:李立三是否讲述过走上革命之路的机缘是什么?
李英[LiYing]男:我父亲[FuQin]从小就是有名的“逆子”,这也是祖父对他的称呼,年轻时家里给他包办婚姻,他就不同意,这是他向往自由的天性。而且他年幼时正处于国家的灾难之中,曾经全家为躲避抢劫而跑去山中避难,这可能激励他要救国。而且父亲[FuQin]那一代的热血青年,总是希望能找到救国的出路。
新京报:革命的方法很多,李立三为什么会钟情于工人[GongRen]运动[YunDong]呢?
李英[LiYing]男:父亲[FuQin]是个好动的人,也是实干家,他当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一直都是在打工、做劳力,这段经历对他的影响很大。后来1958年我在国内读中学,也去北京的一家机床厂实习锻炼,在翻砂车间里做工,父亲[FuQin]知道后就特别高兴,因为他当年也在翻砂车间里工作,他觉得这种延续很有意思。
新京报:领导安源[AnYuan]的工人[GongRen]运动[YunDong]的经历,李立三跟子女们讲述得多吗?
李英[LiYing]男:他也会跟我们零散地讲述他的一生,但是非常谨慎,讲自己的错误说得多,不太讲功劳。
新京报:为什么李立三会有“坦克车”的绰号?
李英[LiYing]男:“坦克车”这个绰号是陈云起的,父亲[FuQin]非常喜欢而且很得意,意味着敢打敢冲,这是对他工作的一种肯定。
新京报:李立三晚年时,这种个性有所改变吗?
李英[LiYing]男:父亲[FuQin]年纪大了之后,人变得平和好多,个性也比较谨慎了。而且他的情趣也越来越丰富了,比如带着我们去散步,看演出、体育比赛、展览。
新京报:关于李立三的“立三路线”,他个人有过一些总结或者评价吗?
李英[LiYing]男:他曾说过,年轻时太急躁,他的一生非常顺利,一下子就到达最高一层。他也跟我二哥回忆过,说自己年轻时太狂,但他说年轻人免不了会犯错。而且到了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他跟我们说人应该能上能下,我觉得他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纪念馆
异国恋情
李立三到苏联后,传来妻子李崇善被捕的消息,他认为妻子凶多吉少。
1933年在朋友聚会上,他认识了俄国人李莎。李莎是共青团员,在一家出版社工作。在多次接触中,李莎感到李立三热情率直,两人常常一起看戏野游。有一次,李立三告诉李莎,他就是立三路线的负责人,并讲述了自己的这次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惨重损失,李莎更觉得李立三胸怀坦荡。
1936年2月,他们举行了婚礼。
此后,李立三在苏联被关押的一年零九个月中,李莎靠彻夜为人打字,补贴家用并给狱中的李立三送去生活必需品。
解放前,李立三回国。李莎也跟随其回国,并改为中国国籍。
(感谢中共醴陵县委党史办公室、醴陵县李立三故居纪念馆、醴陵县图书馆提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