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蔡和森:最早叫出“中国共产党”--国家年鉴

  

蔡和森:最早叫出“中国共产党”--国家年鉴

蔡和森

蔡和森:最早叫出“中国共产党”--国家年鉴

蔡和森一家群雕。

蔡和森:最早叫出“中国共产党”--国家年鉴

蔡和森故居——新民学会旧址。

蔡和森:最早叫出“中国共产党”--国家年鉴

蔡和森广场。

蔡和森:最早叫出“中国共产党”--国家年鉴

蔡和森之女蔡妮。

人物简介

蔡和森,湖南双峰人,1895年生于上海,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和工人运动领袖。1913年,蔡和森来到长沙,考入湖南铁路专门学校,不久转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与毛泽东结为挚友。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前往法国,在巴黎参与组织“勤工俭学励进会”,并接受共产主义。1921年年底,蔡和森回国,在上海经陈独秀等介绍加入共产党,并于1922年中共“二大”上当选中央委员。他长期主办中共机关刊物《向导》。此后,蔡和森还担任过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等职。1925年,他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赴莫斯科。1927年回国任中央宣传部长,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政治局委员。1931年初,中央派他到香港指导两广党的工作,3月他来到香港。6月10日,他出席香港海员会议,被叛徒顾顺章等便衣特务逮捕。8月4日,在广州英勇就义。

从长沙岳麓山北门沿着新民路,步行不到二百米,便是新民学会旧址和蔡和森故居了。

院子很小。正屋为青瓦顶,偏屋为茅草顶,屋前立有木架槽门,屋后为果园菜地,四周缭以竹篱,一派田园风光。一个小槽门上面挂着“沩痴寄庐”匾。从屋子大门进去,便是堂屋,堂屋门上则挂着“蔡和森故居”匾。堂屋右边一间是蔡和森的房间,里面摆着两张雕花木床,墙壁上挂着他当年的照片,紧挨房间的是一间杂屋,里面有碾米台,风车、蓑衣之类。堂屋的左边一间便是蔡和森母亲和其小妹蔡畅的房子,房子过去便是厨房。屋内旧时所用的简易器物都陈列齐全。

蔡和森故居,也是当年蔡和森与毛泽东成立新民学会的地方。那年是1918年4月,那时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三人品学兼优,志趣相投,都是杨昌济最得意的学生,人称“湘江三友”。他们在此共同组织的新民学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胚胎”之一。

也是在这里,蔡和森展开了他新的、重要的革命人生。

与毛泽东成为学友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蔡和森故居在湖南省长沙市,但蔡和森纪念馆却在湖南省双峰县。记者从蔡和森纪念馆了解到蔡和森的人生轨迹:出生在上海,幼年回到老家双峰县,求学于长沙。

1895年3月30日,蔡和森诞生在上海江南机械制造总局的一个小官员家里。1899年的春天,蔡和森跟随母亲回到了家乡双峰永丰镇,不久父亲也从上海回故乡,并买下位于双峰县井字镇杨球的光甲堂定居下来。

为了谋生,年仅13岁的蔡和森进了蔡广祥辣酱店当学徒,饱尝了阶级压迫的苦楚。三年学徒期满后,他不愿经商而立志读书,进入了永丰国民小学读三年级。由于他学习刻苦用功,只用了一个学期,就跳级考入了双峰高等小学。

蔡和森在双峰高小求学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南京政府发出剪辫子的号召后,他觉得应该用实际行动拥护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于是就把自己头上的长辫子剪掉了。在其带领下,学校里很多同学都剪了辫子,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

1913年秋天,蔡和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二年春,毛泽东由第四师范转入第一师范,他们同在一个年级学习。由于共同的志向,他们俩结成了志同道合的学友。学校有个君子亭,蔡和森、毛泽东经常来到这里讨论治学、做人等问题。两个出类拔萃的年轻人,就这样走到一起了。

1917年秋,蔡和森动员母亲,把全家迁到岳麓山荣湾镇刘家台子住下来。从此,这里成了蔡和森和同学毛泽东、罗学瓒、张昆弟等青年畅谈理想,探讨人生观的场所。1918年4月14日在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了新民学会。这是五四运动前成立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蔡和森认为所谓“新民”二字就包含着进步与革命的意义。会上,还通过了《新民学会章程》,会后又出了《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这三集共收集了书信47封,其中蔡和森写给毛泽东等会友的信就有11封。

主张先要组织共产党

为求得学会的向外发展,1918年6月23日,蔡和森受学会的委托,赴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与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以及向警予一起在上海乘坐“央脱莱蓬”号法国邮船赴法勤工俭学。

在留法勤工俭学青年中,存在着各种思想倾向,他们信奉各种主义。为了把大多留法青年团结起来,蔡和森和向警予、李维汉等同志商量,决定邀集散居法国各地的13名新民学会会员来蒙达尼聚会,就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1920年7月初,新民学会会员从法国各地先后来到蒙达尼,7月6日到10日,他们在蒙达尼公学的教室里举行了五天会议,会上蔡和森提出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学会的方针,得到了大家的赞成。

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呢?蔡和森主张先要组织共产党,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初,他先后致信毛泽东等,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拯救中国与改造世界,要发展中国革命,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称这个党为“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对他的主张“深切赞同”。

他说:“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中国发生的问题,无论哪一种都不是现社会制度所能解决的,“所以中国的社会革命,一定不能免的”,中国将来的改造,“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从而得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

1921年11月,蔡和森归国后,由当时的党的总书记陈独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留在党中央担任领导工作。他积极从事党的工作,同时继续研究马列主义理论,特别是注意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研究中国现状,探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撰写首部研究党史专著

“蔡和森在广东,一次是1923年参加中共三大,一次是1931年指导中共广东省委的工作。”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淼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两次时间都不长,但分量都很重。

1923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到广州办公。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瞿秋白、张太雷以及马林陆续到穗进行三大的筹备工作。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东山恤孤院后街31号召开。

蔡和森是中共二大的中央委员,并担任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的主编,他自始至终参加了中共三大的筹备工作,并且赞成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三大后,他撰写的多篇文章中记述了中共三大会议情况,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党史资料。

1926年初,蔡和森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期间,向中共旅俄支部作了长达5万字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的报告,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从中共一大到四大的历史及经验教训,这是中共党史研究的第一部著作。文章对建党初期进行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作了认真总结。他认为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以往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尚未成功,即在缺乏领导阶级,亦即是缺乏有很好组织、很好政策的阶级势力”。然而“工人阶级独立斗争也是不能得到胜利的”,如“欧美各国工人运动的失败,即在没有抓住他的同盟军”,中国二七罢工的“教训就是孤军奋斗”。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克敌制胜的法宝,但“无产阶级的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参加民族革命不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而参加,附属于资产阶级,而是为阶级的利益而去参加民族革命,所以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不仅是独立的,并且为民族革命的领导阶级。”他还强调对马列主义不能照抄照搬,“应当运用到各国去,应用到实际上去才行,要在自己的争斗中把列宁主义形成自己的理论武器,即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精神来定出适合客观情形的策略和组织才行。”明确地提出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是他在理论上的一大贡献。

在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上,蔡和森受命于危难之际,赴北方局指导党的工作。中共顺直(河北)省委会议上,他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并作了题为《党的机会主义史》的长篇报告,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党内出现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历史作了详尽、生动和深刻的论述。这是中国共产党一部重要的党史理论专著。长篇报告的叙事带有回忆录的性质,为中共党史研究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其内容史料价值极高,评论亦具权威性。

36岁广州英勇就义

1931年初,根据党中央的指示,蔡和森从莫斯科回国开展新的斗争。蔡和森请求中央同意他去中央苏区工作,没有获得批准,而被任命为中央代表赴香港指导中共广东省委的工作。

李淼翔解释说,广东省委的前身是广东区委,成立于1924年。大革命失败后,整个组织受到破坏,广东区委因此被撤销。不久又成立广东省委,机关设在香港。其时广东一片白色恐怖,省委书记邓发已被捕,党的各级组织均被严重破坏。香港更是鹰犬密布,鬼魅横行,王稼祥、李六如和刘昂等被迫调回上海。刘昂得知蔡和森将去香港,便对舅舅说:那里情况很不好,实在危险,劝他暂时不要去。蔡和森以党的事业为重,服从组织决定,毫不退缩,他坚定地说:“干革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安危。”面对险峻的局势,蔡和森怀着挽回广东大局的决心,毅然赴港。

到达香港后,蔡和森一家住在一家洋酒罐头公司的楼上,对外的公开身份是这家公司的职员。为了替党节省开支,他没有在附近另租房子办公,而是每天跑一段很长的路去省委机关工作。一到香港,他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当时香港海员工会遭到严重破坏。蔡和森极为重视恢复被破坏的海员工会,希望以此来推动广东整个革命形势的恢复和发展。

为了扼杀广东的革命,敌人派大叛徒顾顺章窜来香港侦缉蔡和森。顾顺章因过去任职的关系,对长期在党中央担任领导工作的蔡和森是熟识的。蔡和森的处境就更加危险了。但他仍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每天照常外出开展工作。

6月10日,香港海员举行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共广东省委考虑到这样一个群众性集会,很可能混进侦探、特务,所以没有安排蔡和森参加。但蔡和森认为,会议既然这样重要,就必须亲自去参加。就在这次会议上,蔡和森等5人被早蹲在那里的叛徒顾顺章带着便衣特务逮捕了。

蔡和森被捕后,党组织立即采取了营救措施。但狡猾的敌人很快将他引渡到了广州。在广州监狱中,蔡和森横眉冷对,坚贞不屈。蔡和森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酷刑,英勇牺牲,时年36岁。“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毛泽东用极其沉重而深情的语言浓缩了蔡和森壮丽的一生。

“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这几句诗,出自蔡和森1918年赴法国之前写成的《少年行》。这是他给自己的勉励,也是一生的写照。“巍巍双峰仰英烈,滔滔湄水颂忠魂。”这是湖南省双峰县委县政府“纪念蔡和森诞辰110周年”缅怀文章的标题。用“英烈”、“忠魂”两字,来注解蔡和森的革命人生,实在是太贴切了。

专家点评

他是伟大的理论家实干家

——专访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淼翔

“蔡和森来广东,虽然只有两次,而且时间都不长,但确有足够的分量证明蔡和森是个伟大的理论家、实干家!”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淼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说蔡和森是伟大的理论家,是有专门著作为证的。据党史资料记载,1926年初,在驻共产国际期间,蔡和森一面继续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一面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与教训。其中,他即应共产国际东方局的邀请,到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共旅莫支部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报告长达5万余字。它第一次用马列主义理论科学分析和系统地回顾与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1925年9月中央第二次扩大会议之间的革命斗争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内,亦是中国国内,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多侧面多层次,研究中共党史的第一部专著。

李淼翔说,1931年初蔡和森从莫斯科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央代表赴香港指导中共广东省委的工作。他面对险峻的局势,明知前路危险,仍以党的事业为重,毫不犹豫、毫不退缩地服从组织决定,怀着挽回广东大局的决心,毅然赴港。到香港后,仍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积极开展革命工作,最终被捕遇害。这的确体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大无畏形象。这种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至今仍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人物访谈

在异国获悉父亲遇难消息

——蔡和森之女蔡妮忆父母

■ 通讯员 赵雪浩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

今年89岁高龄的蔡妮,是蔡和森唯一健在的女儿。面对记者,已经耄耋之年的老人深情回忆起烈士父母的革命人生。

“小时候在湖南,我和弟弟蔡博由姑妈蔡畅照顾,而姑妈的女儿李特特则由我的祖母葛健豪照顾。在这以前,我是和爸爸住在一起的。记得爸爸住的地方是党中央的一个秘密机关,房子很小,家里有个保姆……”回忆起小时候的事,蔡妮很伤感,“爸爸和妈妈都是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上,很难顾及到家庭生活,所以我对父母的印象并不深。”

但有一件事让蔡妮记忆深刻。据蔡妮回忆,1927年,母亲从莫斯科归国,由广州去武汉,顺道到长沙来看望他们。当时她和蔡博、李特特都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问‘谁想和我一起睡呀?’我急忙说‘我想我想。’因为很少见到妈妈,早上醒来时我害羞地把头扭向了一边,妈妈拍了拍我的屁股,叫我起床。”在外婆的张罗下,向警予和子女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相片,这算是唯一的一张“全家福”了。

向警予只在长沙呆了短短的两三天,就去了武汉。

蔡妮回忆说,1928年“五一”前夕,母亲惨遭杀害,噩耗传来,父亲为母亲奋笔写下传记纪念“我的妻”。他动情地写道:“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面对当时大革命失败后的一片“白色恐怖”,恰值1928年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蔡和森与蔡畅都是“六大”代表,他们遂将蔡妮带往莫斯科。

事实上,对于生活在莫斯科的蔡妮来说,她并不知道两年后的1931年,父亲也遭到叛徒告密而惨遭杀害,父亲牺牲后的她长期无人认领,失去与亲人联系,只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1933年,蔡妮在黑海古尔祖夫夏令营度假,恰好李立三也在。他一眼认出蔡妮是蔡和森、向警予的女儿,就把她抱在怀里,高兴地说道:“我是你父母的战友!我认识你!”李立三把蔡和森的不幸遇害告诉了蔡妮,并要她“长大后为父亲报仇”。

故里寻踪

蔡和森纪念馆成红色旅游景点

在湖南省双峰县,最气派的一条大道要数“蔡和森大道”,名气最大的旅游景点要数“蔡和森纪念馆”。

蔡和森纪念馆位于双峰县永丰镇内。走进蔡和森纪念馆,可以看到蔡和森从青少年时代勤奋学习到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的文物、照片、著作等140多件。其中,门厅陈列着蔡和森半身铜像,铜像是1988年由其孙女蔡予、女婿徐龙森捐赠。铜像高1.15米,通高2.68米,以邓小平1979年9月27日题词作背景。馆外有“蔡和森同志光辉一家”群雕,人物包括蔡和森、向警予、蔡畅、葛健豪、蔡鹿仙、李富春6人群塑。

走出纪念馆,是宽阔的蔡和森广场。广场正中央,矗立着《蔡和森同志光辉一家》的群雕塑像。白色的麻石雕像在阳光的衬映下,熠熠生辉。屹立在中间的蔡和森,深邃的目光仿佛在洞察着世界的风云,仿佛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羸弱的身躯上留着西式的发型,穿着修长的西服,扎着整齐的领带,充分反映出了他要用先进的思想冲击和改变旧中国的个性和信念。《蔡和森同志光辉一家》的九个金黄色大字,临摹于毛泽东的手迹,既寓意着被杨昌济先生誉为“救国二子”的两位中国革命领袖的深厚感情,更凸现了毛泽东对蔡和森高度评价“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蔡和森纪念馆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三级博物馆、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的重要景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来纪念馆的游客络绎不绝,已经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名片。

(钟润生)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