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探访晋察冀司令部旧址:聂荣臻和我们一起战斗过--中国年鉴网
在中国革命史上,“晋察冀”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名字。7月2日,记者来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所在地,一个曾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的小山村——山西省五台县金岗库乡金岗库村,坐落在五台山脚下。
1937年9月,聂荣臻指导的八路军115师灾区的平型关取得大捷之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分兵三路,开创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同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山石咀普济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
整座村庄背靠满山森林的卧虎山,前临清水河。依然保留有上世纪初年青砖灰瓦房屋结构,正好是雨后,青石路,整齐的屋檐、墙角,犹如南方雨巷,安然静谧,偶尔听到农家院里的狗浅吠几声。
在村民指引下,来到了一座具有北方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院内青台阶绿。现在这里被称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整个建筑分里外院,大小相仿,外院12间,里院21间,占地1566平方米。据当地村民介绍,这是当时村里大户人家张楠的儿子张芝其为其父修建的,1936年动工,1937年秋完工,一直闲置。
1938年3月8日聂荣臻司令员率军区指挥机关进住金岗库,司令部就设在这所院子里,从这里起始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当地群众开展革命斗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度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地方。
据介绍,当时的金岗库村人民不仅承担了战事勤务,给八路军捐款送粮,而且送自己的亲人参军打击日本侵略者,并自发组织起不脱产的民兵,实行村自卫战,人自为战。日军对五台山地区进行扫荡、制造无人区。金岗库是“眼中钉”,很多村民被杀害,房屋被焚毁。但是,村民们没有被日军所谓的“三光政策”吓倒,与当时作战部队一起,继续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
开国元帅聂荣臻与当地村民“结缘”,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据村里人回忆,当时聂荣臻已经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经常去村民家里拜访,还亲自为村民担水、打扫院子和街道。
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张爱华,今年94岁,抗战时曾是村里的妇女队长,与聂荣臻相识。其夫张玉兰,曾是村里自卫队的队长,聂荣臻经常到他家里和自卫队成员开会,商讨作战事宜。
1938年10月,聂荣臻离开金岗库,中共晋察冀省委移注河北省平山县。聂荣臻把他生病的坐骑托付给了张玉兰,临走时嘱托道,要好好饲养,若救不好,就留给村民吃掉。
聂荣臻走后没几天,这匹马病死了。那是一个物资非常困乏的时代,马肉是非常稀罕的东西。张爱华和丈夫商量,是不是要把马给村民分着吃了。张玉兰坚决不同意,说道,这马肉可不能吃,这是聂司令留下的。之后就把马尸埋到后山的山洞里。
当时,作为晋察冀革命的中心,许多国际国内的友好人士不远万里来到金岗库村,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卡尔逊、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李公仆陆续到金岗库村考察晋察冀边区的抗战事业。白求恩还在离金岗库村不远的地方创办了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就在院落靠西的二层的房间里,聂荣臻先后会见了卡尔逊和白求恩。
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对全中国抗战发挥了很大作用。仅1938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进驻金岗库村期间,就指挥军民抗击7.6万日军。(吕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