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邓小平对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历史贡献--中国年鉴
要正确看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根源,真正把握历史规律,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是在邓小平的亲自主持下起草的。从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邓小平就历史决议的起草问题共进行过十多次重要的谈话。为《决议》的最终形成付出了他的智慧和心血。
拿出一个东西来,对建国30年来党的历史作出科学的总结,对“文化大革命”作出评价、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正确的评价,澄清人们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在实际工作中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党内外的思想也空前活跃,出现了努力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但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一方面,党内有一部分人受“左”倾思想的束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极少数人利用党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机,打着“社会改革”的幌子,曲解“解放思想”的口号,采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手法,把党的错误加以极端的夸大,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恶毒攻击毛泽东同志。党内也有极少数人受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在党揭露和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时,思想发生动摇。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必将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在1979年春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人们比较集中地讨论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和对“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总结的问题。有人提出要像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作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那样,作出一个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30年来的历史作一个总结,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文化大革命”。
为了从根本上纠正“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上来,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邓小平认为,我们党要真正掌握拨乱反正的主动权,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建国以来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科学地总结党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经验。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正确对待党的历史、正确对待毛泽东同志的功和过。起草一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可以提上党中央的议事日程。因此,他提出,应该“拿出一个东西来”,对建国30年来党的历史作出科学的总结,对“文化大革命”作出评价、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正确的评价,澄清人们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针对当时有不少人主张不要急于做历史决议,留待十二大甚至更后去解决的意见,邓小平说,很显然,人们“都在等。从国内来说,党内党外都在等,你不拿出一个东西来,重大的问题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国际上也在等。人们看中国,怀疑我们安定团结的局面,其中也包括这个文件拿得出来拿不出来,早拿出来晚拿出来。所以不能再晚了,晚了不利。”(《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05—306页)1979年10月下旬,邓小平找有关同志谈话,他说,常委研究,准备为明年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和后年十二大做点准备工作。主要是思想工作。关于起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决议,现在着手,明年年底六中全会讨论通过。
有了国庆讲话,历史决议就好写了。以讲话为纲要,考虑具体化、深化
197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党中央于6月间决定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代表中央在庆祝国庆30周年的大会上作重要讲话。中央认为:“对过去30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10年的历史,应当在适当的时候,经过专门的会议,作出正式的总结。但是,在庆祝建国30周年的时候,有必要给予初步的基本估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9—70页]这个讲话要对建国30年的历史作出总结,必然涉及到对“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同志以及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邓小平对这个讲话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邓小平提出,对建国30年的总结,要有“新内容”、“新水平”。他认为,不要局限于过去党的认识,要随着几年来的实践向前发展。
第二,邓小平提出,建国30年讲话对毛主席的作用和贡献一定要讲够。
根据邓小平的意见,讲话稿几经修改,9月下旬,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获得讨论。讲话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对我们建国30年来的成绩,作为历史的主要方面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个讲话比党的十一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前进了一步,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要求。为随后历史决议的起草奠定了基础。邓小平说,有了国庆讲话,历史决议就好写了。以讲话为纲要,考虑具体化、深化。
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10月底,中央组织了历史决议起草小组,20多名理论工作者先后参与起草。邓小平亲自主持决议的起草工作。
1980年3月,起草小组拟出了《决议》起草提纲,送给邓小平审阅。3月19日,邓小平约请起草小组主要成员谈话。邓小平说,中心的意思应该是三条:第一,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的决定传达下去以后,一部分人中思想相当混乱。有的反对给刘少奇平反,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毛泽东思想;有的则认为,既然给刘少奇同志平反,就说明毛泽东思想错了,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好的。必须澄清这些混乱思想。要写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第二,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第三,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他说,还是过去的话,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争取在决议通过以后,党内、人民中间思想得到明确,认识得到一致,历史上重大问题的议论到此基本结束。总的要求,或者说总的原则、总的指导思想,就是这么三条。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第一条。
“这三条”贯穿了历史决议起草过程的始终。
不要把30多年的历史写成黑历史
1981年3月9日,邓小平对决议草稿中历史部分提出了重要意见:他认为,缺点错误讲得多,成绩讲得少,鼓舞人们提高信心、提高勇气的力量不够。从历史问题决议中肯定成绩,指出缺点错误,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很必要。但是千万要注意,不要把30多年的历史写成黑历史。
在看到决议的初稿后,邓小平认为,“文化大革命”前10年这部分与原先设想的方针不对头。历史不是这样的,这不符合实际。
邓小平对决议起草小组负责同志谈了他自己对建国以来历史的看法:他认为,建国头7年成绩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当然缺点也有。从工作来看,有时候在有的问题上是急了一些。
“文化大革命”的前10年情况比较复杂,争议也比较大。其间发生的问题比较多,在决议草稿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同志认为,这十年成绩不是主要的,错误是主要的。邓小平认为,应当肯定,总的是好的,基本上是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的。这中间有过曲折,犯过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充分肯定成绩,同时也要讲到反右派斗争、“大跃进”、庐山会议的错误。
关于“文化大革命”,有人说,“文化大革命”整个是一场反革命。邓小平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文化大革命”的确是一个大错误。他主张,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具体事件要作具体分析。在决议稿讨论过程中,有人提出八届十二中全会、九大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产物,是非法的。邓小平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认为要承认八届十二中全会、九大的合法性,“如果否定八届十二中全会、九大的合法性,那我们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党还存在,国务院和人民解放军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就站不住了”,“这不符合实际”。“这十年中间,也还有健康的方面。所谓‘二月逆流’不是逆流,是正流嘛,是同林彪、‘四人帮’的反复斗争嘛”。(《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03—305页)“文化大革命”期间,外事工作取得很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