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井冈山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中国年鉴网
第5站重访红色故土井冈山[JingGangShan]6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井冈山[JingGangShan]革命博物馆里的蜡塑群像再现当年攻打宁冈新城的场景。
井冈山[JingGangShan]市砻市镇上的龙江书院,当年朱毛在此首次会面。
井冈山[JingGangShan]黄洋界,夕阳云海,气象万千。
春日茅坪,刚落了一场急雨。绿树枝头新叶垂珠,小桥底下流水淙淙。一排老式的客家房屋安卧在这里,老村民周超瑜告诉记者:“当年,毛主席上了井冈山[JingGangShan],最先就是住在这里。”
那是83年前的事。1927年10月,毛泽东[MaoZeDong]率领从秋收起义[QiYi]的炮火硝烟中走出的工农革命军,进驻宁冈茅坪,从此开始了创建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JingGangShan]革命根据地的峥嵘历程,开始了将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战略大转移,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文家市转向 卢德铭投出关键一票
上山,是被逼出来的。井冈山[JingGangShan]革命博物馆编研陈列室主任饶道良告诉记者,1927年9月9日发动的秋收起义[QiYi],按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决定的计划,目标是会攻中心城市长沙,“如果战斗顺利的话,毛泽东[MaoZeDong]是不能也不会上山的”。
由三路起义[QiYi]军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全面失利:长沙外围的几个小县城还未攻克,起义[QiYi]部队[BuDui]就已损失过半,其中一路直接被打散。身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MaoZeDong]果断决定,弃攻长沙,部队[BuDui]前往浏阳文家市集合,同时派人向湖南省委报告,建议立即停止毫无胜利把握的长沙暴动。
9月19日夜,前委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了会议。“争论针锋相对。”饶道良说,师长余洒度坚决主张攻长沙,毛泽东[MaoZeDong]则坚决主张向山区和农村转移。毛泽东[MaoZeDong]说,情况变了,计划也要变。他手指一张从学校借来的地图告诉大家: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革命的“山大王”。那里,便是罗霄山脉中段。
时任会议工作人员的何长工曾回忆:“毛泽东[MaoZeDong]同志耐心地说服大家: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在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的危急关头,年轻的起义[QiYi]总指挥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MaoZeDong]的主张。
“当时卢德铭22岁,但已身经百战,在部队[BuDui]里威信很高,他在会上起到了关键作用。会议开了一整夜,最终决议‘以保存实力,应退萍乡’,为起义[QiYi]部队[BuDui]找到一条生路。”3天后,在掩护部队[BuDui]后撤的战斗中,卢德铭中弹牺牲。毛泽东[MaoZeDong]大喊:“还我卢德铭!”全军痛悼。
大仓会见 毛赠枪袁文才获信任
9月25日,冲出敌军伏击的起义[QiYi]部队[BuDui]到达江西莲花县境内。至此,部队[BuDui]仅余不足千人,且伤病员甚多,别说再打仗,就是继续走路,部队[BuDui]也将被拖垮。到哪里去找一个落脚点?
恰在这时,宋任穷带回了江西省委的密信。1974年10月,宋任穷同井冈山[JingGangShan]革命博物馆人员谈话时回忆:江西省委告知起义[QiYi]部队[BuDui],“宁冈有我们党的武装,有几十支枪。”
井冈山[JingGangShan]革命博物馆里,挂有一张黑白照片,像中人凤眼厚唇,双耳尖翘。饶道良告诉记者,此人便是袁文才,也即宁冈几十支枪武装的总指挥。他原是井冈山[JingGangShan]绿林头领,但倾向进步,打富济贫,很受农民拥护。1926年11月,袁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率部会同其他农民武装,解救出了被关押在永新监狱的共产党人。
在向当地党组织负责人了解情况后,毛泽东[MaoZeDong]决定引兵井冈。他表达了想与袁文才在10月6日会面的想法,袁将地点安排在了宁冈大仓村。
宁冈苏区老干部苏兰春,当年负责此次会面的警卫。他回忆说:“袁文才当时不了解毛委员的部队[BuDui],心里有点怕,预先在村里祠堂埋伏了20多个人。”但远远望去,毛泽东[MaoZeDong]只带了几名随从而来,袁当即放心迎上前去,并安排“拦路杀猪”,这是当地迎接贵客的最高礼节。
饶道良说,毛泽东[MaoZeDong]同袁文才分析了当前形势,并当场拍板赠100支枪给袁部。“在那个年代,送人枪就如同把命交出去,袁文才深受感动,也当场凑齐1000块大洋回赠。”毛泽东[MaoZeDong]以真诚赢得了袁文才的信任。
10月7日,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的起义[QiYi]部队[BuDui],进驻袁部的“巢穴”——位于井冈山[JingGangShan]半山腰的茅坪村。之后,又陆续开进山上的大井和茨坪。同袁文才交情莫逆的另一农民武装首领王佐,接袁文才信后,也对起义[QiYi]部队[BuDui]热情迎接。
“没有他们两个人的支持,建立井冈山[JingGangShan]革命根据地没那么容易。”当时担任过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的谭震林曾做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