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遵义转折:从“担架谈话”起步--国家年鉴

  

遵义转折:从“担架谈话”起步--国家年鉴

版画《遵义会议》

  一路上密切交谈的毛泽东[MaoZeDong]、王稼祥和张闻天三人住在当地另一军阀易怀之的宅子里。而博古和李德,则被安排在城边的一所房子里,显然这不仅是地理上的“靠边站”了

  1934年12月,湖南与贵州交界处。红军[HongJun]队伍绵延山路间。

  毛泽东[MaoZeDong]此时[CiShi]躺在担架[DanJia]上,一张巨大的油纸盖在他魁梧的身体上。两名健壮的战士双肩架起长长的担架[DanJia]。毛泽东[MaoZeDong]陷入松软的网绳里,若有所思。

  当年10月,中央红军[HongJun]开始战略转移。大约一年后,到达甘肃南部的哈达铺,“长征”这个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浪漫词汇才被毛泽东[MaoZeDong]创造出来。此时[CiShi],大家还认为[RenWei]这次行军是撤退。

  红军[HongJun]遇到了自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来最大的危机。

  斯诺在他的传世名著《西行漫记》中这么描写当时的情况:1933年10月,南京发动了它的第五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反共战争,一年之后,红军[HongJun]终于被迫实行总撤退。当时几乎人人都认为[RenWei]完了,认为[RenWei]这是为红军[HongJun]送葬出殡。

  斯诺还写道,蒋介石有一阵子真的相信了自己的吹牛---他已经“消灭了共产主义的威胁”。

  危急时刻,人心思变。

  担架[DanJia]上的序曲

  休息了一会儿,精神稍好的毛泽东[MaoZeDong]掀开油纸。这些天他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精神一来,就要找王稼祥聊天。

  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身负重伤,此时[CiShi]仍然没有痊愈,所以也一直躺在担架[DanJia]上休息。两个人的担架[DanJia]经常同行,便有了频繁接触的机会。

  这两人经历差异巨大。用21世纪的网络语言说,毛泽东[MaoZeDong]是“土鳖”,王稼祥是“海龟”,而且是从苏联回来的“金牌海龟”。

  国际[GuoJi]派和本土派之争今天已为人熟知。两派的差异到底有多大,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

  张国焘到晚年还记得,关于到底是称同志好,还是称兄弟好,两人争执了半天。“秦邦宪(博古)总是‘同志同志’,满口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二十八宿’的味道,我则是‘润之兄’‘玉阶兄’,他忽然撇开话题质问我‘想不到你还喜欢称兄道弟?’他认为[RenWei]这是国民党军阀的习惯。”

  此时[CiShi],毛泽东[MaoZeDong]早已被以王明为代表的国际[GuoJi]派排除于领导核心之外多时,对此前的败局有心无力。他要改变处境,从身边的国际[GuoJi]派王稼祥开始。

  王稼祥虽然也是从苏联留学归来的,但是这段时间的挫折连连让他意识到,博古等人的领导有问题。这为他和毛泽东[MaoZeDong]的进一步交谈打下了基础。

  主导者显然是毛泽东[MaoZeDong]。王稼祥比毛泽东[MaoZeDong]年轻13岁,这年41岁的毛泽东[MaoZeDong]已经过多年革命斗争,战斗经验丰富,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更是鲜有能与其匹敌者。而王稼祥不过28岁,此前主要从事宣传和政治工作。

  危急时刻,共识的达成并不难。交流不多时,王稼祥便在忧虑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想法,他认为[RenWei]这样下去不行,应该把李德等人“轰”下台。毛泽东[MaoZeDong]与他一拍即合。

  此后直到遵义会议召开,王稼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行军路上,他不断找其他领导人交换意见,并取得大家的支持。比如聂荣臻当时因为脚伤,同样坐在担架[DanJia]上,王稼祥在行军途中多次与其交谈并获得赞同。后来到达遵义后,共青团领导人凯丰曾多次找聂荣臻,希望争取其支持博古,但未如愿。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