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论晚年毛泽东对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中国年鉴网
共同[GongTong]富裕[FuYu],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在通向共同[GongTong]富裕[FuYu]的道路上,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过虽九死而犹未悔的艰辛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是这些人中十分突出的一位。共同[GongTong]富裕[FuYu]是毛泽东一生矢志不渝的理想。毛泽东的探索,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共同[GongTong]富裕[FuYu]十分有借鉴价值。笔者拟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梳理这位人民的领袖晚年在探索共同[GongTong]富裕[FuYu]道路方面的得失,以资今人借鉴。
一
所谓共同[GongTong]富裕[FuYu],具有相互关联的两层含义:其一是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摆脱了绝对贫困状态,过上了富裕[FuYu]的生活;其二是人们之间的财富差距不存在两极分化,保持着适度差距,这种差距只是富裕[FuYu]程度上的差别,是大富和小富的差异。
因此,共同[GongTong]富裕[FuYu]意味着消灭贫穷和消除两极分化。前者要求共同[GongTong]富裕[FuYu]必须建基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之上,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率作物质保证;后者内在地包含着合理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简而言之,欲实现共同[GongTong]富裕[FuYu],则必须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统一。
毛泽东作为一位现代无产阶级领袖,他把共同[GongTong]富裕[FuYu]当作他一生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终极目标。他认为一个公平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没有贫富分化,人人富裕[FuYu]的社会。他最初投身革命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建立一种保证人人都有饭吃的社会制度。毛泽东并不是一个民粹主义者,他并不认为共同[GongTong]富裕[FuYu]就是均贫富,共同[GongTong]富裕[FuYu]不能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之上。所以他选择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社会主义作为实现共同[GongTong]富裕[FuYu]的路径。
毛泽东一生以追求社会公平为最高己任。对他而言,共同[GongTong]富裕[FuYu]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社会公平。共同[GongTong]富裕[FuYu]既是一个理想目标,又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原则。在通向共同[GongTong]富裕[FuYu]的漫漫征途中,应该始终贯彻共同[GongTong]富裕[FuYu]的原则。对于毛泽东而言,社会公平应该是终极目标,经济效率应该从属于这个目标,应该服务于这个目标。公平是效率的归宿,也是效率的前提,公平可以促进效率。从这个角度来看,毛泽东可以说是“公平第一”的信奉者和践履者。毛泽东认为,即使效率很低,也应优先保证公平,因为公平是效率的目标。毛泽东并不是忽视经济效率,但在他心目中公平永远是第一位的,效率要始终为公平服务。
综观毛泽东一生对共同[GongTong]富裕[FuYu]的追求,毛泽东对共同[GongTong]富裕[FuYu]作了如下的设定:作为起点,共同[GongTong]富裕[FuYu]意味着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应有相同的公平机会和权利,这是最终实现共同[GongTong]富裕[FuYu]的首要前提;作为过程,共同[GongTong]富裕[FuYu]意味着同步富裕[FuYu],集体致富,宁愿慢点,但不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反对个人“单干”致富。因为那样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来说,就存在着富人和穷人的差异,对于同一时空而言,先富者和后富者是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异的,虽然先富者的后代和后富者的后代在若干世纪后在同一时空都会富起来。这在毛泽东看来是不公平的,因此他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为结果,共同[GongTong]富裕[FuYu]意味着所有人都过上了幸福、富裕[FuYu]的生活,所以共同[GongTong]富裕[FuYu]意味着同等富裕[FuYu]。同等富裕[FuYu]当然存在差别,但绝不是差距。从毛泽东对共同[GongTong]富裕[FuYu]的内涵的设定看,他把共同[GongTong]富裕[FuYu]作为一项社会公平的标尺贯彻在他所探求的共同[GongTong]富裕[FuYu]的道路全程中。
二
如何实现毛泽东所理解的共同[GongTong]富裕[FuYu]呢晚年毛泽东把社会主义视为实现共同[GongTong]富裕[FuYu]的制度保证,把现代化作为建立共同[GongTong]富裕[FuYu]的物质手段。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共同[GongTong]富裕[FuYu]不可能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那样只能是贫穷的普遍化——共同[GongTong]贫穷。社会公平是需要经济效率作物质基础的。他一生始终认为,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公正的一种社会制度。只有“实现经济公正,才能建成先进经济”。毛泽东坚信,只有一种公正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共同[GongTong]富裕[FuYu]。共同[GongTong]富裕[FuYu]并不是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的结果,因为“分配关系的历史性质就是生产关系的历史性质”。在私有制条件下,永远不可能实现共同[GongTong]富裕[FuYu],因为私有制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贫富分化的根源。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可以铲除剥削的根源,可以消灭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这是一种平等的分配方式,“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这种公平的财富分配方式,既能反对平均主义,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又可以保证每个人靠自己劳动都富起来,不会在通向共同[GongTong]富裕[FuYu]的过程中产生两极分化。因为人的技能,体力差异是很小的,“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而“分工和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词,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所以“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将以所有人富裕[FuYu]为目的”,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原则进行产品的社会生产和支配,以使所有劳动者都能过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而且我们知道,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这一点,而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困难和它的全部力量也就在于了解这个真理”。毛泽东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他所理解的共同[GongTong]富裕[FuYu]。所以他一生以在中国建立和建成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社会主义能从起点(所有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面前平等占有生产资料)、过程(按劳分配)、结果(所有人都富裕[FuYu])三个环节保证共同[GongTong]富裕[FuYu]的实现。
毛泽东锁定社会主义作为实现共同[GongTong]富裕[FuYu]的手段,不仅仅因为社会主义是一种公平的社会制度,还因为社会主义是一种能带来高经济效率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是一种后资本主义社会,它是在吸纳了资本主义的所有积极成果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制度。它比资本主义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更能带来物质财富的丰裕,因为它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它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内在矛盾所带来的经济危机,铲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所有阻挡生产力正常发展的种种障碍,能保证物质财富在其应有高度和水平上得到提高。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下物质财富在占有、分配和享受上的不平等状况,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成员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现象,逐步实现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相当量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所以毛泽东一生对资本主义是持厌恶态度的。对他来说,一定时期的资本主义存在是一种必然,但只是一种手段。他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去为革命和建设服务,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去发展生产力,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但他始终处处提防资本主义,最后消灭资本主义,因为走资本主义是一条漫长而又痛苦的道路。所以他晚年要在各个层面去铲除资本主义滋生的土壤,“我们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要在农村这个最广阔的土地上根除资本主义的来源”,“合作社必须强调做好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评资本主义倾向”。“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斗私批修”、“兴无灭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资本主义产生的观念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