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宋键:四川共产主义组织的创建--国家史册
四川[SiChuan]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线。然而辛亥革命后,四川[SiChuan]人民遭受的苦难却远超其他各省,因而迫切需要另寻改造社会的道路。四川[SiChuan]先进知识分子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使命。他们或出川求学,或留川探索,通过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和十月革命的成功范例,结合四川[SiChuan]社会现实,准确地判断出中国和四川[SiChuan]的出路是走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指引的革命道路,因而自觉地致力于建立共产主义政党组织。
1912年之后的20年内,四川[SiChuan]就爆发470多次战争。地主、军阀、官僚三位一体,政治上残酷统治,经济上横征暴敛,使四川[SiChuan]成为当时中国最黑暗、最混乱、封建压迫和剥削最严重的省份。原本广泛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四川[SiChuan]人民,在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不得不进行新的探索。因此,四川[SiChuan]的先进分子热情百倍地投身学习研究和宣传新文化运动中,以极其开放的心态欢迎新思潮,涌现出李劼人、王光祈、周太玄、陈愚生等一大批先进分子。特别是吴虞,被陈独秀称为“蜀中名宿”。新文化在四川[SiChuan]的传播,为寻求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为接受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作了良好的铺垫。
成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和十月革命的是《国民公报》。1917年12月18日的《国民公报》首次对俄国十月革命进行了报道。十月革命的消息在四川[SiChuan]引起震动,当年陈毅就读的四川[SiChuan]工业学校学生就曾为此进行过激烈辩论。在这种背景下,四川[SiChuan]的先进分子开始把救国救民活动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期望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理论和仿效俄国革命道路来解决中国和四川[SiChuan]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