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王明晚年发誓:不斗倒毛泽东,绝不回故乡--国家史册
王明久居国外,对国内政治运动只能是一知半解。他根据有限的材料,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虽然发现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缺点和错误,但得出的结论往往似是而非,有些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进入人生暮年,王明客居他乡。这期间,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出现分化和改组,局势动荡不安。中国社会偏离正常的轨道,政治运动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王明抓住毛泽东的失误大做文章,充满了奇谈怪论。他强撑病体,立下誓言,不斗倒毛泽东,决不回故乡,带着遗憾走向人生的尽头。王明的一生虽然过去,却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
中国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王明身居国外,两眼关注国内。看到国内建设取得成就,热情高歌,豪情万丈;发现挫折和失误,毫不含糊,提出尖锐批评。
王明身居国外,两眼注视着国内。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之后,开始了全面建设的十年,经济建设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王明写了不少诗歌,表情达意。看到成就,他热情赞扬,抒发自己的兴奋之情;发现挫折,他十分不满,甚至提出尖锐批评。
淮河,横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1938年,蒋介石为延缓日军进逼武汉,炸毁黄河花园口大堤,黄河夺淮入海,淮河水系受损。从此,淮河更似一匹无羁之马,左冲右突,两岸人民深受其害。
1950年,淮河流域发生大水灾,豫皖境内4000多万亩农田被淹,1300万农民无家可归。当时华东军政委员会向毛泽东汇报了皖北受灾的详细情况:
今年水势之大,受灾之惨,不仅重于去年,且为百年未有。淮北20个县,淮南沿岸7个县均受淹,被淹田亩总计3100万亩,占皖北二分之一强,房屋被冲倒或淹塌已报告80余万间,其中不少是全村淹没,耕牛、农具损失极重。由于水势凶狠,群众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或失足坠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的),或船小浪大,或船翻淹死……
毛泽东看到电文,泪流如雨,拍案而起:“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他在重点句子下画了横线,要求水利部尽快拿出治理方案,年内动工。
当年11月下旬,规模巨大的治淮工程在中下游相继开工。修建水库,开挖新河,建造船闸,工程量之大,举世罕见。1951年,毛泽东派以邵力子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慰问全体治淮员工,把毛泽东题写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锦旗授予各省治淮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