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党史上“新时期”一词的由来--中国年鉴网

  

  “新时期”一词,大致是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党史界,对于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来历史时期的概括。延续多年,在官方和书面语言中至今还在用。

  “新时期”语出何时?很少有人考察。我把那几年的《人民日报》和有关文献翻来翻去,查到最早出现这个词,大概———只敢用“大概”这个词———是华国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这个报告是1977年8月12日作的,1977年8月18日全会通过后发表的。在这个报告中,华国锋说:

  “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进入这个新时期的关键时刻,党中央作出了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这就是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中,实现安定团结,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达到天下大治。”

  与华国锋讲话相衔接,在十一大上,不管是叶剑英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的闭幕词,还是大会的公报决议,都有相同或相近的表述。叶剑英的表述为“新的时期”,邓小平表述为“新的发展时期”,公报表述为“新的发展时期”。华、叶、邓及公报都没有用“新时期”这样一个固定的词组———华国锋虽然用到“新时期”这个词组,但前面是有铺垫的,是指“新的发展时期”,与叶、邓及公报的表述相一致。大概这次会议以后,就有了将“新的时期”或“新的发展时期”概括为“新时期”的概念了。

  至于是谁首先做了这样的概括,要给出答案,必须翻遍那个时期所有的资料,这里只能就我所看到的资料来说话。在我看到的资料中,似乎“新时期”这个概念首先是在文学界使用的。

  1978年5月底至6月初,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召开粉碎“四人帮”以来第一次全委扩大会议。6月5日通过的《中国文联第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决议》中,用了“新时期文艺”的概念。这年12月,“文革”前文艺界的“巨头”、刚刚复出的周扬,在广东省文艺座谈会上做了长篇讲话。后来整理成文的题目就是《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艺术问题》。之后,在文艺界人士的文章中,“新时期”成为一个固定概念。推而广之,或许可以说“新时期”一词由此滥斛。

  可是,细细地推究起来,把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历史用“新时期”这个概念来定位,是很成问题的:

  第一,这个概念不符合十一大报告表述的原意。华、叶、邓及大会公报的表述,用意很明显,所谓“新的时期”或“新的发展时期”,是相对于“文革”前而言的,是相对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而言的,并不是明确地将“文革”前和“文革”后予以严格区分;而用“新时期”这个概念,则对“文革”前、后做了严格的区分———前者为“旧”后者为“新”,似乎1949年以来的历史由此分野。这从一贯用词考究的周扬的说法也可以得到印证。周扬在广东的讲话中用了“新时期”的提法,但前面有个“社会主义”的定语,用意很明显:所谓“新时期”,是“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的“新”。似乎周扬刻意在避免给人造成历史要由此分野的印象,或可说是准确地理解了华国锋等人或十一大公报表述的原意。当然,后来“新时期”被广泛运用,周扬用词也不那么考究了。

  第二,历史是有连续性的,对于一个时期的命名,要与此前或此后的历史相对应,不能孤立地乱命名。后来“新时期”被广泛运用,显然没有考虑到历史延续性这个问题。“新时期”明确地将“文革”前和“文革”后予以严格区分,而从历史的延续性来说,“文革”前从1949年至1976年的毛泽东时代,就应当是“旧时期”了;再往前推,1949年以前就是“旧旧时期”了。这样一细究,“新时期”这个词就有可能引起历史书写的混乱。我想,当年华国锋等中央领导在讲话中用“新的时期”或“新的发展时期”,周扬在“新时期”前加上“社会主义”的定语,不明确地用“新时期”这个词,不敢说他们当时就考虑到历史的连续性的问题,至少可以说,他们用词是相当谨慎的。

  第三,单纯地分析“新时期”这个概念,也讲不通。所谓“新”,是相对于以往的“旧”而言的。那么,这个“新”字,就是说,相对于1976年以前,从1976年或者说1978年以后,我们大道维新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了。事实上并不如此。我们在经济上是彻底抛弃了原来体制下的那一套,这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大的突破。所以,通常意义上说的“新时期”,只能是局部的“新”而不是全体的“新”。既然是局部的而不是全体的“新”,统称之为“新时期”,不见得恰当。

  第四,“新时期”的开始时间是1976年或者说1978年,但截止时间呢?1990年代以后还是不是“新时期”?新世纪以来一直到今天,还是不是“新时期”?退一步说,即使是“新时期”这个概念用得对,可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个截止时间,但目前好像官方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进入1990年代后,由于有了“三代领导人”的提法,官方和学界开始用“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江泽民时代”这样说法,也有学者用“后新时期”,或“后邓小平时代”诸如此类的说法。这些概念的出现,说明人们觉得用“新时期”这个概念不能说明问题。但“新时期”这个概念还在用,虽然不像1980年代用得那样广泛了。

  或许还应该再追问一点,为什么当年“新时期”这个概念会大行其道?这恐怕既与我们历史文化传统有关,又与当年的个人崇拜意识有关。

  其实,现在回头看粉碎“四人帮”以后至今的这段历史,如果真要用个词进行概括,我倒以为用“转折年代”这个词或许更准确一些。“转折年代”嘛,只是说明我们历史在转型。既然是转折,那就有个新旧交替的过程,同时也是新旧体制冲突的过程。30多年的历史,我们都一直处于这样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转折年代”不仅到今天还没有结束,甚至还任重而道远,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徐庆全 作者系北京学者)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