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邓小平在历史转折关头倡导读书学习--国家史册
邓小平终身勤读书、善学习,而且极端重视全党同志的学习,尤其是每当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总能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及时向全党发出加强读书学习的号召,推动全党的学习,从而提高党应对新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以自己的终身学习做全党学习的楷模
1926 年底,在邓小平即将结束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之际,莫斯科中山大学联共(布)党支部书记阿戈尔给邓小平写了份学习鉴定,内称:“多佐罗夫(邓小平俄文名)同志是一个十分积极、精力充沛的党员和共青团员(联共(布)预备党员)。他是该大学共青团委员会的一名优秀组织工作者,组织纪律性强,有克制能力,学习能力强,在团委会的组织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步很快。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同其他人保持同志关系。学习优秀、党性强。” ①阿戈尔给邓小平写的这份学习鉴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的优异表现,尤其是突出地强调了他“组织纪律性强”、“学习能力强”的特点。
邓小平5 岁入私塾发蒙,6 岁入初级小学堂读书,11 岁考入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16 岁即赴法勤工俭学。邓小平早年在国内学习期间,刻苦勤奋,他既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启蒙,也接受了新式的学校教育,而他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坚定的革命者,则是始于他赴法勤工俭学时期。
1920 年10 月,邓小平到达法国,开始勤工俭学。当时,他的工资十分微薄,所赚的钱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仍然坚持学习,受王若飞和赵世炎等人的影响,阅读了《新青年》、《进步报》等进步报刊,逐渐接受革命思想。在法勤工俭学期间,邓小平还参加旅欧共青团机关刊物《少年》杂志的编辑工作,并用本名和化名发表了《请看反革命的青年党之大肆其捏造》、《请看国际帝国主义之阴谋》等文章。
1926 年初,邓小平到莫斯科后,先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不久转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当时邓小平深感“对于共产主义的研究太粗浅”,因而他下定决心“能留俄一天”,“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邓小平说到做到,从到莫斯科第一天起就分秒必争认真苦读,据他填写的《每周活动研究成绩表》记载,他初到莫斯科4 天,就“读了《前进报》第四期、第五期,《列宁论党》,《向导》第一三九期”。此后他系统学习了中国革命运动史、世界通史(革命运动部分)、社会发展史、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我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本论》为主)、经济地理、列宁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军事指挥等课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②1926年底,邓小平回国后,即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虽然没有整块时间集中学习,但他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读书。
建国后,邓小平担任繁重的领导工作,而读书依然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在艰难的“文革”岁月,他也勤学不辍。在转移到江西时,邓小平带了几大箱子马列著作、历史、文学等各类书籍,这些书籍充实了他的孤寂生活,引发了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晚年离休后,邓小平仍坚持读书看报,直至逝世。
建国伊始号召全党要营造学习的空气
邓小平学习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主张理论联系实际,至于理论如何结合实际,他认为学习一定要结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结合党治国理政的实际需要。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工作是加强军事建设夺取全国革命胜利,邓小平认为这个时期的学习就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1941 年5 月,邓小平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全师模范宣传队初赛会的报告中提出:革命战争形势是“一天天发展的”,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学习是绝对不能少的”,“而要想学到一些东西,就要虚心”,“只有虚心学习,将来才会有伟大的成就”。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