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姐妹本”--国家史册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中央的玻璃专柜中,陈列着两本薄薄的小册子,纸张微微泛黄,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首版本和9月再版本。这两版宣言被后人称为《共产党宣言》“姐妹本”,能够同时收藏这两个版本,殊为难得。两本小册子,加起来不过百页有余,却承载着共产主义信仰的无穷力量。
《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完成,1848年2月在伦敦出版。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尽管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零星地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但是却一直未能完成《宣言》全本的翻译。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热潮的涌动,上海《星期评论》的创办人戴季陶有心在其刊物上连载《共产党宣言》,就找到了刚从日本回国不久、时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任教的陈望道。戴季陶把日文版《共产党宣言》交给陈望道,并通过陈独秀和李大钊从北大图书馆借来英文版。为避免干扰,陈望道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在一间简陋的旧柴屋里,借助《日汉辞典》和《英汉辞典》,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终于在1920年4月下旬将《宣言》译成。陈望道带着译稿回到上海,《星期评论》却已遭当局查禁,于是他托学生俞秀松将译稿转交给陈独秀,陈独秀决定用“社会主义小丛书”的名义出版单行本。译稿经陈独秀和李汉俊共同校阅后,1920年8月,以“社会主义研究社”名义出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终于在上海面世。这版《宣言》的封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微侧半身肖像,首印1000册,很快售罄。由于排版疏忽,封面错印成《共党产宣言》。于是在9月再版,加印1000册,封面书名亦改正为《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肖像的底色变成蓝色。此后《宣言》多次重印,成为广泛流传、影响巨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所藏9月版《共产党宣言》正文首页,盖有一方长方形的图章,上书“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本《宣言》又是如何几经磨难、最终来到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