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90年来关于“党史分期”问题的探讨和阐释--中国年鉴
在中共党史研究领域,分期问题一直是一个在不断探索中逐步深化认识的焦点问题。因为分期问题不仅涉及到其专业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主题、主线和阶段性特征等基础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对于中共党史90年及其各个阶段的总体认识和评价问题,不仅是学术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目前国内学界在关于中共党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无论是对于大的历史时期还是小的发展阶段的划分,均有一些形成基本共识的主流意见,也存在一些独树一帜而“仁智互见”的不同观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切探索,基本上都是以中共中央领导人和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中共党史的重要论述、“历史决议”和政治文件等的指导意见和主流意见为基本依据而展开和深化的。
一
在中共党内,对于中共党史的阶段划分,开始形成比较成型、成熟的指导意见和主流意见,是在抗战时期。
在抗战初期,由于已经有近20年大起大落、大开大合曲折发展历程之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的阶段性特征的逐步显现,以及出于对中共党史研究并总结、揭示其发展规律和基本经验的现实需要,中共党内尤其是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开始对其进行初步的阶段划分。如他在1939年10月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非正式地将近20年的中共党史大体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次大革命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的阶段”、“抗日战争的阶段”。而这“三个不同的阶段”说,虽然由于介入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在各个阶段的具体提法上有所差异,但是,时间上、下限都是基本一致的:1924年(或1925年)—1927年、1927年—1937年、1937年以后。
到了抗战中期,在延安整风运动进入党的高级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历史和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阶段以后,毛泽东又对20余年的中共党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阶段划分,他在1942年3月30日中央学习组的讲话《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正式提出了“三个阶段”说:“大革命时期是第一个阶段;内战时期是第二个阶段;抗日时期是第三个阶段。”“中共党史分成这三个阶段,就斗争目标、打击对象、党的政治路线讲,都合乎事实,都说得通。”在这里,他明确提出了中共党史不同阶段划分的依据和标准:“斗争目标、打击对象、党的政治路线”;而这“三个阶段”的上、下限分别是:1925年—1927年、1927年—1937年、1937年以后,其中,把1921年—1924年作为第一个阶段的“准备阶段”合并进第一阶段。这一划分法成为其后中共关于历史问题的政治文件和各种中共党史的研究著作进行历史分期的直接“权威依据”。
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51年纪念中共成立30周年之际,胡乔木撰写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和总结30年中共党史的长文《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成为第一个在党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共党史简明读本。在该文中,他第一次完整地把中共成立以来30年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段落”——“(一)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年—1927年);(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6年);(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经济恢复时期(1945年—)。”在此后各个领域所掀起的研究、学习和宣传中共党史的热潮中,各种研究成果、政治文件、宣传品对于28年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之阶段划分,基本上都是依据和采纳胡乔木“四个段落”的提法,并且逐步统一和规范。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或者因为习惯称谓或者因为介入问题角度的不同而在提法上有所差异,如有的中共党史研究著作中,将1921年—1923年单独分出来,作为“党的成立时期”,有的中共党史研究著作中,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称为“大革命时期”或“北伐战争时期”;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称为“解放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