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历史决议》将毛泽东思想同晚年错误分开--国家史册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公布的文本)
话题缘起
今年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历史决议》)通过30周年。《历史决议》对“文革”,对毛泽东的功过等重大问题作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和科学评价,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历史观的一个范例。那么,《历史决议》怎样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历史观?今天该如何认识《历史决议》的重大价值?如何做到遵循决议精神而不拘泥于个别结论?如何坚决防止从决议的结论后退?这些都是需要正确认识和严肃对待的问题。
特邀嘉宾
沈宝祥(中央党校教授)
石仲泉(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程中原(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
林蕴晖(国防大学教授、文史学者)
李向前(中共党史出版社总编辑)
刘金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
作出《历史决议》的重要目的,是要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
主持人:胡锦涛同志今年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系统总结,我们必须牢牢记取”。今年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通过30周年,那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为什么要作出起草《历史决议》的决定?
林蕴晖:作出《历史决议》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要求的是全党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向前看”。当时现实中存在着妨碍人们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障碍,首先是怎样看新中国成立以后近三十年历史中的风雨和曲折,尤其是十年“文革”。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对毛泽东的评价:功绩是第一位的,还是错误是第一位的;错误是毛泽东一个人犯的,还是其他中央领导人也有份;毛泽东思想还要不要坚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文革”前的十年,成绩是主要的,还是错误是主要的。对这样一些重大问题,不只党内外、国内外有着不同认识,在党内高级干部中,意见也很不一致。因此,要重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必须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历史事件的是非功过,特别是毛泽东的是非功过,以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错误的界定,作出一个符合历史实际的决议,以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才利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看。
沈宝祥:《历史决议》是因历史需要而作的。回答当时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写通史,而是抓住几个主要的、关系重大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统一人们的思想,更好地向着建设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经过了三十年,再来看这个《历史决议》,其历史意蕴就更清楚了。中国历史演进到“文革”后期,“文革”的路线支撑不下去了,“左”的路线支撑不下去了,问题的实质是,中国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尽头。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告别旧模式,开辟新路”。《历史决议》就是适应了这样的历史要求,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