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毛泽东定性邓小平:错误严重但与刘少奇不同--国家史册
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一起(资料图)
本文摘自《历史的见证:“文革”的终结》,薛庆超 著,九州出版社,2011.4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涉及一个人物的评价,往往极为慎重,讲究“盖棺定论”。对陈毅的最后定论是由毛泽东亲自作出的。这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上极为罕见,意义非同寻常。这正如朱德在一首悼念陈毅的诗中写的那样:“一生为革命,盖棺方论定,重道又亲师,路线根端正。”
毛泽东亲自参加陈毅的追悼会,表示了对这位老战友的真挚感情,表示了对陈毅一生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意味着对陈毅在“文化大革命”中蒙受屈辱的彻底平反。
在陈毅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得到“伟大领袖佩黑纱”的哀荣了。
正是在陈毅追悼会上,毛泽东在谈话中又一次提到邓小平。并且把邓小平和当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伯承并列在一起。说邓是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认为邓小平是人民内部矛盾,这表明毛泽东对已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邓小平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老干部,只要“定性”为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便可以过党的组织生活,可以出来工作,可以担任领导职务,可以进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这样的例子已不在少数。
于是,周恩来便当场示意陈毅的子女,把毛泽东对邓小平所作的“邓是人民内部矛盾”的“评价”传出去,以便为尽快使邓小平能够早日出来工作创造条件。
……
毛泽东作出的上述这一系列重大决策,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意识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并在逐步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纠正他所认识到的那一部分错误。
毛泽东的这些决策,为邓小平的复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72年8月14日,毛泽东阅读了邓小平从江西写给他的信以后,作了一个重要批示:
“请总理阅后,交汪主任(指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笔者注)印发各同志。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指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笔者注)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整他的材料见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两书。出面整他的人是张闻天。(二)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三)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之外,进城以后,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有做的。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修。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多次,现在再说一遍。”
毛泽东的这一大段批语,尽管并不完全正确,例如说“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就不符合历史事实。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的这一批示,却有着至高无上的重要意义。
毛泽东的批示,虽然着墨不多,但言简意赅,十分精当地评价了邓小平的革命历史。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这一评价是很高的,与邓小平同时代的其他老同志,还从来没有受到过伟大领袖如此高的评价呢!
毛泽东的批示,等于向全党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确凿无疑的信号——毛泽东已经下定决心,要起用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了!
邓小平健步登上联合国讲坛,庄严宣布:中国将坚决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
邓小平从联合国载誉归来,毛泽东更为倚重。每当毛泽东会见重要的外国客人时,总能看到邓小平的身影。
在促使邓小平复出和重新工作问题上,周恩来呕心沥血,煞费苦心,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毛泽东是让邓小平复出并委以重任的决策者。没有毛泽东的决策,任何人也不可能使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但在毛泽东决策以后,是周恩来抓住不放,排除万难,一以贯之,落实到底,把毛泽东的决策迅速变成了现实。
周恩来与邓小平的革命情谊,长达半个多世纪。早在20世纪初,当他们在欧洲勤工俭学时,便一同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道路,在中国旅欧共产主义者的各种集会和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他们并肩战斗的英姿。邓小平在1980年8月会见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曾无限深情地回顾周恩来说:“我们认识很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住在一起。对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我们差不多同时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是同志们和人民很尊敬的人。”
邓小平的女儿毛毛曾问过邓小平:“在留法的人中间,你与哪个人的关系最为密切”
邓小平沉思了一下答道:“还是周总理,我一直把他看成兄长,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也最长。”
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写道:“是的,在法国的两年,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岁月,在江西中央苏区,在长征路上,在革命战争中,在建国后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机关中,直到周总理为党、为国、为人民鞠躬尽瘁,吐出最后一息,父亲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一直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和忠诚战友……”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前的1956年至1966年这10年里,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出席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邓小平作为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出席周恩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会议,两人同心协力,互相支持,始终站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工作的第一线,结下了真挚的情谊。
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使周恩来顿时失去了一个有力的臂膀。他千方百计保护邓小平,并一直在寻找着、等待着、思考着如何使邓小平早日出来工作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