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有感--中国年鉴网
民主是胜利之基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第二编有感
《中国共产党历史》(以下简称《党史》)第二卷第二编,记载的是自1956年9月至1966年5月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的那段历史。熟悉党史的人都知道,在此之前,党和国家的形势相当不错。经过建国头七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取得巨大进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党正在努力探索和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为标志,这个探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取得了初步成果”。然而,就在人们满怀希望的时候,历史却在1957年拐了一个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步入曲折。在政治上,体现为指导思想越来越“左”,期间发生的反右派斗争和庐山会议及“反右倾”斗争,给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带来严重灾难;在经济上,则是主观认识越来越脱离客观实际,急于求成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纵观这一时期,基本上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代价巨大,步履沉重。
反思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1957年后形势的逆转?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顺利步入曲折?”深入历史进行分析,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外部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主观指导思想的失误,还有国内国际环境的影响,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党史》第二卷对此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笔者在此不加赘述。然而有一点,笔者却想详细谈谈。这便是:这一时期党的民主的破坏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它们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让我们来看看这一时期党的民主遭受破坏的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1957年“反右派”斗争之前,应该说,党内外的民主状况处于一个较好的时期。这期间,全党从中央到地方都比较注意实行民主集中制,总体呈现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但是在1957年之后,民主气氛逐步紧张。主要是指导思想的越来越“左”,使党对国内外形势作出不切实际的判断。以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和1959年庐山会议及随后开展的党内“反右倾”斗争为标志,党内外民主遭受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