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略论--中国年鉴
秧歌剧《兄妹开荒》等文艺演出在延安深受群众欢迎
冼星海指挥鲁艺同学演唱《黄河大合唱》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大力加强根据地文化建设,以文化发展繁荣促进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建设,为保障抗战胜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引了前进方向,凝聚起伟大力量,也为我们今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成功借鉴和重要指导。
一、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根据地文化建设,结合抗战每一个阶段的基本形势、主要任务,提出和实行了加强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扎实推进根据地各项建设。
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毛泽东就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提出,“现在我们不但要武的,我们也要文的了,我们要文武双全。”“要从文的方面去说服那些不愿停止内战者,从文的方面去宣传教育全国民众团结抗日。”毛泽东从文化与政治、经济、军事的相互关系角度,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至于文化,它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指导政治、经济;它反映军事,又指导军事。” 这就是说,文化对政治、经济、军事具有能动性;如果不发展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必然要受到阻碍。因此,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各根据地要注重文化建设。
加强根据地文化建设,首要和关键的是要加强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改变边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文盲半文盲现状。毛泽东指出:“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论也才有学好的希望。”他提出,为了普遍提高边区干部和群众的文化水平,必须发展学校教育。1939年初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提出,边区要“办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学校,开展识字运动,使边区人民大大提高文化水准”。为普及国民教育,毛泽东提出要多办学校,“在乡村里,一个村办一个小学,”以方便群众就近学习。1940年底,毛泽东在给中原局电报中指出:“开办大规模学校是你们开展工作的中心一环。”在毛泽东的要求和指导下,抗战时期边区文化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到1940年,陕甘宁边区已建有小学1341所和中等学校7所,小学生达到4.36万余人;后来还办起了师范学校。
在注重加强文化教育的同时,毛泽东主张全面发展包括报纸、书刊等在内的各种文化事业。他提出,各根据地的领导同志“要以很大的精力来注意(报纸)这个工作”。为鼓励延安各机关、各抗日根据地积极办报,毛泽东还提出要“全党办报”,每个根据地都要建立印刷厂,出版书报。各抗日根据地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发展文化出版事业,如在山西太岳根据地内除出版发行《太岳日报》外,还出版了包括《文化动员》、《太岳导报》、《前线》在内的多种刊物。
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使一些世代不识字的农民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关心国家大事,在政治上文化思想上得到启蒙和提高,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抗日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抗日积极性,为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思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