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纪念与回忆 >
“如松之盛 似兰斯馨”——陶铸情系桂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5)
深入基层蹲点在与农民“三同”中建立新农村致富典型
1965年,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全国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面展开。
10月的一天,秋高气爽。广西[GuangXi]桂林地区灵川县甘棠公社(今灵川镇)同化村社员秦运七家里来了一个50多岁的中年干部[GanBu]。党支部书记对秦运七说:“这是中南局的金科长,他是到我们村来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以后住在你家里和你们一起生活了,希望给一些方便。”党支部书记介绍后,那位中年干部[GanBu]操着湖南口音和蔼地说:“我是来向农村基层干部[GanBu]、社员学习的,今后就是一家人,不要分什么彼此或上下级了,在生活上还会给你增添许多麻烦。”秦运七看到他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心情也就不像开始那样紧张了。
从这以后,不断有自治区、地、市、县委的一些领导同志来同化村向“金科长”请示汇报工作[GongZuo]。过了一段时间,秦运七才知道这个[ZheGe]“金科长”就是国务院副总理、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同志。
陶铸在秦运七家里,处处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与群众[QunZhong]同吃同住同劳动。那时农村生活比较艰苦,吃住条件都比较差,秦运七看到陶铸年纪比较大,白天同社员一同下田劳动,晚上还要组织社员学习、开会,工作[GongZuo]比较劳累,肠胃又有毛病,每餐只吃一小碗饭,感到过意不去,就到河边去捞一些鱼、虾来改善生活。陶铸知道后,就多交一些伙食费。
同化村,地处高寒山区,生产耕作粗放,全村从来没有推广优良稻种,粮食平均亩产才二三百斤,多种经营也没有开展起来,全村每年人平均收入才四五十元,大部分社员生活十分贫困。针对这个[ZheGe]情况,陶铸向党支部“一班人”提出:“奋斗几年,让同化村实现粮食亩产800斤,人均收入800元”的生产发展[FaZhan]规划。
一天,陶铸拿了一袋无核蜜桔给秦运七尝,问:“好吃不好吃?”秦运七答:“很好吃。”“那好,给你带些果苗来。”于是他专门从家乡湖南运来了1500株柑桔苗,同化村栽植了1300株,办起了第一个果园场,另外200株,送给县果园场栽植。
这里,过去大部分一年只种一季中稻,品种老化,生育期长,易倒伏,产量低。为了提高单产,陶铸又从广东调来了早熟高产品种,请来广东潮汕的农科人员,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大力推广双季稻,还从广东调来了一部手扶拖拉机,同时规划修筑简易公路,安装电线。
45年过去了,如今同化村的柑桔已发展[FaZhan]到30多万株,果园场从一个发展[FaZhan]到家家户户都建成片的果林,村里还办起了面粉厂、红砖厂、酒厂、柑橘加工厂等,平均亩产粮食已超过1000斤,家家户户有余粮,人均收入达3000多元,村党支部还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陶铸生前的愿望实现了。
(《中华魂》授权独家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