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地区成就 >

春风绿了武陵山--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在祖国的西南地区,有一座横跨渝、鄂、湘、黔4省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的大山脉,那就是巍巍武陵[WuLing]山。这里石山林立,山连着山,山套着山,山抱着山;这里石多土少,勤劳的农民长年在破碎的坡地上种水稻、玉米,为温饱而苦苦挣扎。

  “十一五”以来,借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武陵[WuLing]山区各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FaZhan],汇聚力量合力攻坚,越来越多的群众告别贫困[PinKun],奔向小康。

  “大贫困[PinKun]”如何扶?

  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

  杉树乡位于武陵[WuLing]山脉中部的贵州铜仁地区印江土家族苗族县西北角。民谣如此唱到:“杉树乡,穷地方,守着大山闹水荒,十八男儿去深广,八旬老人等皇粮。”全乡17个行政村,贫困[PinKun]村就有14个。

  跟武陵[WuLing]山区许多贫困[PinKun]山乡一样,这里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穷在山,困在路,苦在水。2006年,杉树乡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为1580元,贫困[PinKun]发生率高达39%。

  正如致贫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反复性,脱贫工作也兼具系统性、艰难性、曲折性。多年来,虽然印江人民为此而艰苦努力,但年年扶贫[FuPin]不脱贫,贫困[PinKun]仍然是印江社会经济发展[FaZhan]中必须直面的沉重话题。

  症结在哪里?

  扶贫[FuPin]开发逐步进入了啃硬骨头的深水区。面对像杉树乡这样面广程度深的大贫困[PinKun],传统的专项扶贫[FuPin]模式,资金撒胡椒面,各方力量不能五指成拳,成效甚微。

  “十一五”以来,各种惠农政策共同作用、各方力量合力攻坚的大扶贫[FuPin]格局逐步形成。2007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来了。

  印江被列入全国首批“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一场打破传统扶贫[FuPin]模式的大扶贫[FuPin]攻坚战拉开序幕。

  印江县以乡为单位,连片大扶贫[FuPin]。打破部门利益,将各部门分散的各类涉农资金,统筹整合。

  这种“先定菜谱,按谱成席”的资源整合型大扶贫[FuPin]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各炒一盘菜、共坐一桌席”的拼盘式扶贫[FuPin]方式。

  扶贫[FuPin]资金不再撒辣椒面。2007—2009年,杉树乡以950万元试点资金为引子,整合投入农业、畜牧、交通等各类支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6443.9万元,扶贫[FuPin]开发投资强度相当于原先搞整村推进时的近10倍。

  大扶贫[FuPin]带来大变化。

  初冬时节,走进杉树乡大石山区深处,翠绿成行的茶树挺立在一座座原先撂荒的山梁,逶迤的通村公路飘舞在陡峭山间,一座座小水窖散布村寨。

  “以前,买包盐巴都要走上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喝的是泥沙水,现在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喝上了甘甜的山泉水!”70岁的大寨村村民张中周喜上眉梢。

  大扶贫[FuPin]带来大发展[FaZhan]。

  试点区1.71万群众人均年纯收入从实施前的1580元提高到2009年的2350元,增长48.7%;贫困[PinKun]人口由实施前的6685人下降到3450人,贫困[PinKun]发生率下降了20%。

  前景更加美好。目前,杉树乡已初步形成了以畜—沼—茶(果、林)为主导的循环农业发展[FaZhan]模式,茶叶、经果林逐步发挥出经济效益后,农民人均纯收入将会大幅增加。

  诚然,印江的扶贫[FuPin]还面临着从生存型向发展[FaZhan]型进一步提升的挑战,但印江经验充分印证了大扶贫[FuPin]的有效性。如今,在武陵[WuLing]山区,印江模式,花开朵朵。

  更令人欣喜的是,武陵[WuLing]山区各地正携起手来,打破行政体制阻隔,越来越多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正集合在经济协作区的旗帜下。国家也已启动《武陵[WuLing]山经济协作区发展[FaZhan]规划》编制工作。大融合,大发展[FaZhan],大扶贫[FuPin],连片贫困[PinKun]的武陵[WuLing]山区正迎来加快发展[FaZhan]、脱贫致富的春天。

  选择什么脱贫产业?

  走过一段弯路后,黔东南[QianDongNan]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

  脱贫致富,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靠强有力的产业带动。

  如何选择脱贫产业?黔东南[QianDongNan]从木头财政到生态立州、旅游活州的发展[FaZhan]历程,充分说明了一点:科学发展[FaZhan]才是脱贫致富的正道,偏离科学发展[FaZhan]欲速则不达。

  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天保工程”,全面禁伐天然林。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的黔东南[QianDongNan]苗族侗族自治州绝大部分森林都被划分为天然林。一时间,原本羸弱不堪的州财政收入又一下子减少了好几个亿,在林业重点县,本来就靠砍伐木头维持生活的老百姓收入也急剧减少。

  国家的政策底线不能突破,政府财源和百姓生计也要关注。群众脱贫致富,归根结底还要有强有力的产业带动。黔东南[QianDongNan]开始了曲折的产业“寻路之旅”。

  首先迈进黔东南[QianDongNan]大门的是高能耗企业。而当地也正急于寻找新的产业,对高能耗企业的进入采取了宽容和默许态度。

  很快,上百家高能耗企业在黔东南[QianDongNan]落地生根。

  但是,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不可持续。短短几年后,黔东南[QianDongNan]州近百家高能耗企业几乎全线崩溃。

  难题再次摆在面前。

  全州上下反思过去的发展[FaZhan],重新审视自身的特点,最终形成共识:黔东南[QianDongNan]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特别是原生态旅游资源最具卖点。出路豁然开朗:走过弯路的黔东南[QianDongNan]把保护青山绿水,发展[FaZhan]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提出“生态立州,旅游活州”战略,着力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

  自此,黔东南[QianDongNan]州的经济在阵痛中开始了精彩转型。旅游这个无烟产业逐步成为黔东南[QianDongNan]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FaZhan]的强力支撑。

  规划先行。黔东南[QianDongNan]彻底打破过去各县市旅游发展[FaZhan]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局面,形成一个既体现区域特色又紧密联系的“四圈一区”经济发展[FaZhan]模式。

  交通优先。景区的可进入度决定了景区的人气,黔东南[QianDongNan]把交通放在了重要位置。1000公里的旅游环线公路网,将苗乡侗寨一颗颗美丽的珍珠串了起来,黎平机场让黔东南[QianDongNan]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空中优势,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的建设,更让黔东南[QianDongNan]向珠三角地区敞开了大门。

  “该是时候吆喝几嗓子了,深埋千年的文化应当焕发光彩了!”黔东南[QianDongNan]的民族节日每年有396个,州委、州政府在积极运作大型民族文化节庆活动的同时,组织精兵强将到省内外推介苗侗风情文化旅游。

  苗乡侗寨火了起来。2009年,黔东南[QianDongNan]全州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8亿元。

  郎德寨是黔东南[QianDongNan]旅游产业扶贫[FuPin]富民的一个缩影。

  走进郎德寨,客人们被簇拥着来到寨子中央的铜鼓坪。伴随咚咚的鼓点,姑娘们翩翩起舞,小伙子们手捧芦笙,翻腾跳跃,游客们情不自禁地与村民一起载歌载舞。

  “寨老”陈正清介绍说,寨子里的500多村民,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有空闲时间,都是民俗演出队成员。1987年以来,郎德寨利用传统民居和苗族歌舞吸引游客开办乡村旅游,2008年旅游收入仅集体歌舞表演部分已达100多万元,村民手工艺售卖和农家乐收入更是可观。

  不仅是郎德寨,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贵定音寨、安顺天龙屯堡……2008年贵州全省乡村旅游累计帮助80.5万农民摆脱贫困[PinKun]。

  不仅是黔东南[QianDongNan],黔西南、铜仁、整个贵州、乌蒙山区、武陵[WuLing]山区……全国很多贫困[PinKun]地区、民族地区都有很好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扶贫[FuPin]潜力巨大。

  夜幕降临,黔东南[QianDongNan]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站在山岗,环视山下,灯火齐上,这正如脱贫致富的火炬,给人前行的力量,给人以希望。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